当前位置:

索引号: 002545442/-07541 发布机构: 市发展改革委
发文日期: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工作总结 有效性:

嘉兴市发展改革委2008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09-02-06 15:30 信息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浏览次数: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各种新情况新矛盾,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1800亿元以上,增长10.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预计增长11%;财政总收入252.1亿元,增长20.4%,地方财政收入126.9亿元,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6亿元,增长19.6%;进出口198.33亿美元,增长23.1%,出口141.04亿美元,增长20.8%;实际利用外资13.59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0元左右,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左右,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由年初的7.2%回落至5.2%;城镇登记失业率3.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能完成年度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宏观政策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开拓进取的结果。全市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狠抓落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对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委被评为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优秀单位。

    1、抓研究分析,切实当好党委政府参谋

    加强调查研究。完善课题管理,修订考核奖励和委托、招标课题管理办法,下达年度课题22个。2008年3月,正式启动为期两个月的调研活动,完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到年底,共完成课题和调研成果35项,获得市领导批示13个,其中《关于加快我市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的思考和建议》得到陈德荣书记、李卫宁市长、裘东耀常务副市长的充分肯定,已转化为政府文件;《嘉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一文,主要内容已转化为《中共嘉兴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我委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调查研究先进集体。

    加强规划引导和实施。强化规划管理,完善规划编制年度计划,牵头审查了《嘉兴市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规划》、《嘉兴现代综合物流园发展规划》等一批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完成5个专项规划。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抓住国家编制九个行业振兴规划之际,积极争取我市项目列进国家和省行业规划,目前嘉兴石化年产80万吨PTA项目已列入国家石化行业振兴规划。

    加强运行分析。2008年经济发展形势复杂多变,准确把握发展趋势、作好形势分析的难度明显增大。为发挥好参谋作用,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跟踪和分析力度,每季度开展全市经济、工业、农业、服务业、信息产业和价格等形势分析。尤其是四季度以后,根据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变化,及时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引起市领导高度重视。

    2、抓项目推进,努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加快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以“四个双百”为主体的重大项目建设,“四个双百”工程完成投资474.4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1.2%。杭浦、申嘉湖、杭州湾跨海大桥及北接线一期建成通车,嘉兴市残疾人奥林匹克中心、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一期)、市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建成;市区三大历史街区、南湖革命纪念新馆基本建成;天然气德嘉线建成并实现年内通气。开展“千亿投入百日攻坚”活动,嘉绍通道、市第二医院门诊医技楼、嘉兴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加大重大项目前期力度,沪杭高铁将于近期开工,嘉兴军民两用机场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强项目管理。年初编制下达了全市“四个双百”、市区“百项百亿”、市重点项目等投资计划。在编制2009年政府投资计划时,首次与财政资金收支计划联合下达、联合布置,与部门预算同时进行,较好地处理了项目资金问题。编制完成后三年(2009-2011年)全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根据政府投资项目惩防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对项目前期审批、概算调整、竣工验收等政策性文件进行修改和完善。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提出加快项目审批的具体措施,实行提前受理、交叉办理和集中联审,使审批时间由原来的120天以上缩短至40天。

    健全项目推进机制。继续开展重大项目推进活动,成立效能监察、土地报批、项目报批三个推进小组,选调6名同志到推进组工作。坚持“一二三”会议制度和市领导联挂重大项目制度,开展项目督查。成立项目推进品牌服务团,开展“抓投资、推项目、送服务百日奋战”活动,宣传投资政策,辅导项目报批;在《嘉兴日报》上开辟专栏,刊登项目建设报道,组织“市民服务团”活动2次,开展“劳模看重点工程”活动,让广大市民了解和体验重点项目建设带来的实惠。

    加大项目融资。会同市有关部门连续三次分别在上海、杭州和嘉兴召开政府投资项目金融推介会,取得预期效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十项措施,编制上报中央新增1000亿元项目投资计划,共上报项目215个,总投资902.1亿元,其中25个项目争取新增中央投资资金5383万元。全年共争取上级资金3.2亿元,市污水处理二期获得外国政府贷款1500万欧元,嘉城集团成功发行企业债券17亿元。

    3、抓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编制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计划,重点推进现代物流、科技研发、服务外包、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总投资48亿元的北京科技园长三角创新园项目和总投资10亿元的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项目成功签约。利用旧厂房实施“退二进三”的嘉兴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启动,并成功举办2008中国(嘉兴)创意论坛等系列活动。组织举办2008年香港服务业招商活动,与香港物流协会、香港电子协会签定长期合作协议。研究制定《嘉兴市级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化考核目标。规范中介机构发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动加强和上海、北京等地科研院所联系,与浙江大学签订市校合作协议。以浙江省软件产业(嘉兴)基地为载体,抓好嘉兴软件孵化基地、嘉兴软件产业园和嘉兴高新区软件园建设,积极发展软件服务外包。支持以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浙江实训基地、晟峰软件培训、华点软件培训为代表的软件培训学校发展。组织举办2008年信息产业推介会和第二届长三角软件产业创新创业论坛暨IT企业人才交流会,促成市政府与省信息产业厅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嘉兴市软件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开展软件企业、软件产品认定。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621.8亿元,增长21.9%,快于面上工业增幅5.6个百分点。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制定2008年嘉兴市循环经济工作要点及任务分解书,组织申报12项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6项循环经济试点省示范基地项目和3项国家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其中11个项目获省发改委批准通过。指导嘉善经济开发区、海盐经济开发区、嘉兴工业园区、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编制生态化建设实施方案,并通过省级评审。联合市有关部门制定《嘉兴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2008年工作计划》,全面规范我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劣势行业淘汰机制,制定出台了以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资源保护和劳动者权益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三保工程”实施意见。

    4、抓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认真编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积极争取省里批复,成为全省最早被确定的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本着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精神,制定试点实施意见,分解改革任务,明确2008-2009重点突破的改革项目。大力推进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十改联动”,目前以“两分两换”为主要内容的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工作正有序展开。积极做好与省里衔接,上报七星、余新等“两分两换”试点镇关于增加“土地指标、减免规费”的要求,目前省里已同意增加七星、余新、姚庄三个镇部分土地指标。

    加快强镇扩权进程。全面实施以“完善功能、突出特色、集聚人口、做强产业”为内容的强镇扩权政策,加快小城镇向新市镇提升发展。制定出台《嘉兴市新市镇扩大部分管理权限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涉及11个部门的24项管理权限下放乡镇行使。制定县(市、区)工作任务考核和新市镇评价办法。会同市有关部门在上海举办两期新市镇领导干部培训班,对所有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进行专题培训。推进农民自主创业保险,专门下发农民自主创业保险扩大试点工作方案,试点户数扩大到2200户。

    深入推进港口的开发开放。加快港口码头建设,嘉兴粮食中转码头、浙江林龙港口海运码头基本建成。嘉兴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834万吨,增长17%,集装箱突破10万标箱。扎实推进口岸开放,积极做好独山港区、海盐港区水陆域对外开放申报前期工作,海盐港区涉及部队海训基地迁移问题经7轮谈判已签约。推动口岸精神文明建设,建立文明和谐口岸建设考评机制,完善嘉兴口岸诚信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嘉兴口岸大通关建设,创新口岸查验监管模式,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和网间信息交换中心。

    积极开展国内交流与合作。制定《2008年嘉兴市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和山海协作工程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山海协作”扶持项目,现代种猪基地等项目已正式签约。落实第五批援藏项目资金630万元。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参与长三角经济圈、杭州都市圈、浙东经济合作区建设,与湖南怀化缔结为友好城市。

    认真做好支援青川灾后重建。确保列入省紧急重点援建的11个项目如期开工,援建工作取得了板房建设第一、全省在青川挂牌的地级指挥部第一、全省冬衣被捐献到青川第一、市级援建项目全面开工第一等四个第一。

    5、抓民生改善,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对全市2007年社会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并对各县(市、区)2007年社会发展进行全面评估。推进与上海交大的全面合作。加快十四届省运会场馆建设,海宁体育场、桐乡体育馆、少体校暨市民活动中心等项目建成。市第一医院、嘉兴学院梁林校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加强价格监管。加强对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的监测预警,调整和增加全市监测点,扩大监测品种范围。制定政府调价年度计划,推行煤热联动定价机制,适时适度调整自来水和污水处理价格,对居民生活用水实施阶梯式计价办法,对大米、食用油等5类商品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加强房地产市场价格监管,规范住房交易价格行为,严格审核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和廉租住房租金。加强价格检查,开展教育、电信等收费专项检查,规范市场秩序。全年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29起,经济制裁金额1114.4万元。市物价监督检查分局和市价格监测中心分别评为全省物价系统先进集体和优秀单位。

    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化示范村和达标村建设,累计建成信息化示范村38个,信息化达标村520个。启动农村信息化普及村建设,开展20个普及村试点建设工作。完善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启动数字档案、企业信用征信平台等项目建设,完成新居民服务系统等项目的规划设计。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企业信息化试点考核和认定工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制定沪嘉两地互联网络“同城化”建设方案,签订合作备忘录。

    6、抓“五型机关”创建,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五型机关”创建为载体,不断加强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先后举办5期发改论坛,参加人员400多人次。通过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和服务“两创”献计献策活动,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认真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严格按规定程序选拔配备4名科级干部。

    着力转变工作作风。结合业务工作,采取多种方式,认真听取企业、基层、群众意见,真诚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2件,被评为“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实行内部机构审批职能整合,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

    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的建设,被市委命名为党建先进单位。建立健全反腐倡廉规章制度,制定市发改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意见、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方案,起草和印发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通过制约机制的完善,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谋划发展、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项目建设、扩大投资的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创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要努力加以解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