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发改动态>县市动态

海盐县连续四年获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

发布日期:2021-08-20 11:46 信息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海盐县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论,紧紧围绕打造现代化滨海宜居城市的决策部署,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美丽城乡建设等工作,努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滨海生态宜居的美丽海盐。空气环境质量连续三年达到二级标准,空气优良率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第一,千亩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三年保持 100%,南北湖水质断面连续六年达到Ⅱ类水标准。2021 年 5 月,2020 年度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名单公布,海盐县连续四年获得荣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是全市唯一一个连续四年获评优秀的县(市、区)。

一、高水平构架体制机制,治理能力不断升级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先后编制《海盐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8-2025 年)》《“811”美丽海盐建设行动方案》《海盐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等规划方案,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县域发展、经济建设和民生事业统筹推进。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制定全国首份县域绿色发展地方标准规范并连续 6 年发布《海盐县绿色发展报告》。建章立制完善责任体系,制定“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方案、《县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等规划方案,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县域发展、经济建设和民生事业统筹推进。

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启动生态环境质量和环保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向人大报告制度,县政府及各镇(街道)每年向同级人大报告。县人大将生态环保工作列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县政协围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海盐建设等主题,深入开展调研。全县九个镇(街道)单设生态环境办公室,在全市率先实现镇(街道)生态环境机构全覆盖,优化县域内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县美丽办统筹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各镇(街道)共同推进美丽海盐建设工作,形成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河、湖、湾、滩长制”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全县 826 名河长履职在线考核;落实湾(滩)长巡查管理制度,抓好入海排污口整治提升,减少污染源输入。强化目标评价考核,构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和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制定《海盐县有关单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动网上办、掌上办,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二、高强度治理生态环境,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一是全面深化“五水共治”。突出抓好全域水质管控,推进水生态修复工作,建设生态缓冲拦截区,加强交接断面水质提升,加强千亩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高标准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实现城镇主城区、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全覆盖。建成投运海盐城乡污水处理厂(一期),污水处理规模为 10 万吨/日,累计建成城镇污水管网 99 公里。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居)92 个,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工作考核连续三年获全省优秀。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实现河长管水、联动治水、全民护水的良性格局,目前累计建成省级“美丽河湖”4 条,市级“美丽河湖”25 条,县级“美丽河湖”16 条。

二是持续狠抓“五气共治”。深入开展重点工业园区臭气异味整治和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近三年整治企业 203 家。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建成全县首个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点。加强城镇扬尘管控,全面铺开“智慧工地”信息系统,实现工地全天候多方位实时监管。集中开展餐饮油烟整治,创新推出“一巡九查”机制,建全“一店一档”管理台账。鼓励农业主体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5%以上。

三是全力推进“五废共治”。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处置能力建设,建成海盐绿能环保项目、爱拓环保等一批固废处置项目,全域推广垃圾分类“四分法”,城乡生活垃圾实现总量“零增长”和分类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开展“无废城市”创建,建成净源、双军、润虹 3 个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和爱拓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工业固废利用处置率达到 99.82%。建成海盐县小微收集平台,解决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处置困难问题,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三、高质量建设宜居城市,全域秀美持续改善

一是打造美丽城乡。围绕“美丽城镇”建设目标,开工建设美丽城镇省级项目 126 个,完成 78 项,累计投资 23.97 亿元,西塘桥街道通过省级样板镇考核验收。高标准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秦山街道永兴村和澉浦镇六里村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共完成投资 4969 万元,分别通过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督查验收。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建成升级版美丽乡村项目 4 个,新建“田野牧歌·农耕线”精品线,启动“美好记忆·丰山溢水”党建深度融合美丽乡村精品线,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 20 个。

二是突出产业优化。持续推进产业绿色转型,近三年整治“低散乱污”企业(作坊)7204 家,腾退土地 9096.07 亩。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加强绿色产业项目招引,引进安费诺永亿、良信电器等企业,成功签约山鹰国际、传化智慧港 2 个百亿项目。稳步推进省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重点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完工率达 66.7%,基本形成“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再生资源”等 5 大类静脉产业发展格局。2020 年绿色发展指数全省排名 34,比上一年进位 51 名,位列全市第一

三是开放公众参与。充分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增强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组建 136 名“民间河长”“民间闻臭师”生态环境监督队伍,充分发挥市民检查团、环保志愿者等公众团体力量,积极参与环境执法、环境宣传等工作监督,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共治。同时,加快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提升公众生态环境参与率、知晓率和满意度,营造人人齐参与、社会总动员的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氛围。2020年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全省排名 13,比上一年进位 34 名,位列全市第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