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索引号: 002545442/2022-07590 发布机构: 市发展改革委
发文日期: 2022-06-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有效性:

关于印发2022年嘉兴市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6-29 10:00 信息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浏览次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港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现将《2022年嘉兴市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嘉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4月7日

 

 

 

2022年嘉兴市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

 

2022年是嘉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的关键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部署要求,根据《嘉兴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坚持创新引领、突出重点、融合协同、集聚发展,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实现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特制定2022年嘉兴市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服务优化年、民生提升年“三年”活动,聚焦增规模、提效益、优结构、强载体、抓项目、创品牌、促消费,积极营造现代服务业稳健发展良好生态,为全市经济稳中求进提供有力支撑。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与GDP同步,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二、统筹谋划服务业重点工作

1.坚持政策引领。积极贯彻落实服务业各领域“十四五”规划和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发改财金〔2022〕271号)、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大惠企纾困帮扶力度的若干意见》(嘉政发〔2022〕1号),高效用好服务业政策。继续深化市、区两级对于服务业发展项目兑现流程设计,修订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引导信息、科技、金融等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我市实际发展情况制定2022年工作方案,督促属地服务业主管部门定期研判服务业发展形势。

2.深化主体培育。增强龙头企业行业引领功能,推进“上市 100”专项行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股改、挂牌、上市,不断壮大资本市场嘉兴版块。加快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企业,积极培育专注于细分市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精特新”服务业企业。在科技、信息、物流、商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引导企业深化技术渗透、业务联动,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两业融合试点园区和试点企业。全面实施服务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推动要素资源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

3.壮大平台载体。争创第二批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鼓励首批省级创新发展区以创建高能级平台为目标,优化功能布局、强化产业集聚、做大产业规模。启动新一轮市级服务业创新区的认定和评价,完善平台载体管理评价体系。深化服务业强镇(街道)特色发展,通过季度“晾晒制”积极引导各镇(街道)提高服务业发展意识,加强人员力量配置,为促进服务业要素集聚、业态创新、规模提升夯实基础。聚焦楼宇产出效益,开展星级商务楼宇评定,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确定重点楼宇产业定位。

4.加快投资增长。聚焦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重点领域,编制2022年“百项千亿”和“双进双产”计划,切实发挥重大项目对投资、对行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成立服务业项目推进专项小组,确保项目落地投产。借助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战略,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合作,大力招引服务业大项目、好项目,建立健全服务业招商项目储备库

5.激发消费需求。全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坚持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新兴消费和传统消费并举,持续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大力支持发展新零售,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丰富信息智能消费,开发特色文旅产品、打造特色精品场景、提升老字号品质消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和首店经济,积极落实促消费十件实事,鼓励发放消费券,开发多样化信贷产品。

  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

1.科技服务业。一是推动科技服务业量质并举。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增强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服务功能,支持嘉兴规划设计研究院、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等建筑设计咨询企业平稳有序发展。推动制造业大企业主辅分离,成立独立法人的研究院,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和承接研发设计外包服务。二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持续打造嘉兴全球科创路演国际品牌,积极争取与上海、杭州等地共建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和知识产权转化平台。落实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相关财税扶持政策,推动科技成果与科技企业供需对接和资源共享。三是提高检验检测服务能力。促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能级提升,吸引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和检测设备研发设计的行业头部企业入驻,支持检验检测机构配强高精尖检测仪器设备,强化检测设备研发制造与专业服务的一体联动,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各专项检验检测中心。2022年,力争全市新增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10家以上,规上企业营收增长30%以上,新认定国家级高技术服务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其中规(限)上企业5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一是加快构建软件产业发展新格局。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紧扣“制造强市”,凸显“数字赋能”,统筹考虑现有软件产业基础和布局,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协调各地软件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化发展,加快构建“一核三园引领、全域整体推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积极培育重点软件产业。立足我市制造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红色数字文化创意软件,支持工业APP研发和推广。围绕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招引行业知名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落户嘉兴,不断壮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规模。加强数字技术在政务、民生、工业、金融等领域的融合应用,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区块链等软件新兴产业。三是加强软件产业政策保障。认真落实《关于加快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软件产业发展资金补助细则,加大对软件关键技术攻关、软件专业人才引培、重点软件企业招引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软件企业的金融支持。2022年,力争全市新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上企业10家以上,信息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增长30%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3.现代物流业。一是推动物流行业提质增效。做强物流枢纽功能,完善物流网络布局,争取在创建国家示范试点方面有突破。争创省级创新发展试点,总结创新案例优秀经验,开展典型宣传推广。探索建立物流业统计监测体系,市级物流业绿色景气指数等研究。二是深化物流领域融合发展。继续实施冷链物流网络节点布局创新行动,争创国家冷链物流骨干基地,打造1家省级冷链物流园区,加强物流与农业、制造业、商贸业等深度融合发展三是促进海河联运跨越发展。完善港航基础设施,提升海河联运服务品质持续优化运输环境,加快建设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建立现代化海河联运体系。2022年,力争全市新增物流业规上企业10家以上,物流业规上企业营收增速达到20%,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速达到20%且高于全省平均,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5%,快递业务量达到13亿件、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嘉兴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万标箱,集装箱海河联运达到75万标箱。(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

4.现代金融业。一是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做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主力金融,稳妥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发展基金产业,促进私募股权基金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地方金融组织健康发展,提升融资租赁、小额贷款企业发展质量,建立可持续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和数智化科创金融运行体系。二是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围绕嘉兴新制造“555”行动计划,持续加大对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增强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支持南湖基金小镇设立和引进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外资基金等,加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差异化管理。三是发展数字金融服务。以长三角(嘉兴)科创金融集聚区、长三角(嘉善)金融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特色化发展为契机,开发科创金融服务平台和各类定制化金融系统软件,提供供应链金融、网络贷款、互联网支付、保险等数字金融服务。2022年,力争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速分别达到13%和20%,保费收入增速达到5%且列全省中上游水平(责任单位:市金融办、人行嘉兴市中心支行、嘉兴银保监分局)

5.商务服务业。一是提高商务服务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强与上海商务服务资源对接,引进国际国内高端商务服务机构。全力共建虹桥枢纽的“金南翼”,推动与虹桥功能互补、优势叠加,加大对服务业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力度,吸引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嘉兴第二中心建设。加强对本地商务服务企业培育力度,提高服务国际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水平。二是实现专业服务业突破升级。积极发展资产评估、会计、专业律师、审计、税务等专业咨询服务,培育产品设计服务、知识产权转化服务,促进专业服务能力和规模显著提升。推广“制造+服务”模式,鼓励具备条件的制造企业延伸开展设备维护、修理和运营一体化服务。加快谋划在高铁新城打造国内一流商务企业集聚中心,发挥好乌镇国际会展的带动作用,加快文创设计产业与金融、电商等新兴行业有机融合。三是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鼓励人力资源企业开发定制化业务,拓展人才项目引进、猎头、咨询、测评等高端业态,大力支持电商、核电等领域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拓展全国市场,引导重点产业用人单位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2022年,力争全市新增商务服务业规上企业50家以上,商务服务规上企业营收增长25%以上。(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6.商贸服务业。一是加快提升行业生产效率。坚持以效率和规模同步提升为导向,以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为重点,夯实商贸服务业对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市场资源配置能力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商贸服务企业与金融机构、专业咨询机构等合作,合理利用金融工具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行业整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二是深化商贸平台提档升级。聚焦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流通领域,加快推进省级供应链创新与运用试点城市建设,布局建设一批供应链协同创新综合体。加快推进濮院毛衫市场、海宁皮革城等进一步向集展示、设计、定制、交易、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专业服务平台转型升级,围绕“互联网+实体经济”,精耕线上交易,同步推进线下个性化定制服务,全力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三是强化商贸服务数字化转型。做好省级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试点,激发电商创新创业活力,积极培育商业新零售和新业态。加强农村电商发展,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加快数字软件贸易、数字内容贸易等新领域发展,推进传统贸易数字化转型。2022年,力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6%以上且超过全省平均,新增商贸服务业限上企业100家以上,其中电商限上企业10家以上,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增速分别达到20%和15%且均超过全省平均,争列省级智慧商圈1个。(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局)

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发展

1.房地产业。一是完善住房制度体系完善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形成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并行、租购并举的新住房制度。根据人口流入、产业发展、人才规划等全面排摸城镇住房保障供需情况。二是强化调控政策研究。精准测算供需平衡关系,深入分析土地、住房供需情况、购房群体类别,测算供应缺口,区分刚性需求和投资投机性需求,促进供需总体平衡。在对我市实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日常监测分析,提前谋划下一步调控政策,做好政策储备。三是建立预警监测体系。根据《嘉兴市房地产市场调控评价考核暂行办法》,建立房地产预警预报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坚持全市“一盘棋”,将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纳入对县(市、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常态化开展“月监测、季评价、年考核”工作。力争全市房地产业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房地产业工资总额增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市建设局)

2.健康服务业。一是提升健康医疗服务能力。推动民营医疗机构规范健康发展,积极引进沪杭等地高品质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投向康复、老年医疗护理、儿科等短板领域。完善智慧健康服务平台体系,打造全流程线上线下健康服务。二是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布局,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多样化发展,扶持居家养老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推动民办养老机构扩容提质。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从满足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向提供失智症照护、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转型深化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以“浙里养”智慧养老系统为依托,加快建设智慧养老院。三是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建设与利用,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积极响应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加快引进品牌体育赛事、知名体育健身企业,不断激活体育产业消费市场。2022年,力争全市卫生行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核算涉及指标增速超全省平均,养老、体育行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核算涉及指标增速与全市增速同步,新增体育服务业规上企业1家,健康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增速达到10%。(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体育局)

3.文化旅游业。一是加强优质旅游产品供给。重点发展红色经典游、古镇休闲游、运河文化游、滨海观潮游、乡村度假游等文旅产品,围绕运河和古镇等高能级旅游平台,着力打造彰显嘉兴江南韵味特色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二是发展体验性文化产业。加大戏剧、演艺、音乐等体验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引进和开发优质演艺产品,形成一批大型精品文化演艺项目,推动演艺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乌镇戏剧节、西塘汉服文化周、海宁潮音乐节等国际影响力,常态化开展传统戏曲演出季(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等活动。三是持续抓好文旅消费。研究旅游线路和文旅产品,扎实推进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不断丰富产品业态,完善基础配套,打响“夜游南湖”“夜宴梅湾”“夜赏月河”等系列夜间精品文旅产品,提升夜游嘉兴消费品牌。以“百县千碗·嘉肴百碗”为载体,完善“四季嘉宴”,持续推广嘉肴百碗IP。2022年,力争全市新增文化服务业规上企业5家、旅游行业规上企业10家(其中住宿业、餐饮业限上企业各5家),文旅规上企业营收增速达到10%左右。(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调联动。分发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市级各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市、县(市、区)、镇(街道)服务业工作三级联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及属地定期梳理重点企业、项目清单并实地走访,浓厚服务业发展工作氛围。

(二)加强要素保障。引导金融、土地、税收等各类要素向服务业重点领域倾斜。加强服务业专项资金扶持,确保市级服务业发展资金及时兑现用于支持重点行业发展。强化人才支撑,切实将我市人才新政落实到服务业各领域。

(三)加强考核监测。完善服务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细化工作、压实责任。坚持季度服务业形势分析报告制度,建立服务业重点行业监测预警机制,着重关注服务业相关指标波动明显的行业和企业。研究专业市场、商贸综合体、特色街区等经营数据和电商等新业态的统计方法。强化统计对服务业项目招引、落地、投产的全周期指导,实现科学统计、精准统计。

(四)加强氛围营造。优化服务业营商环境,落实服务业重点企业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新一轮服务业十佳创新企业、骨干型技术创新团队、星级商务楼宇等评选,通过媒体开展广泛宣传,营造争先创优的发展氛围。

 

附件:2022年全市服务业主要指标任务表

 



附件

2022年全市服务业主要指标任务表

序号

行业

指  标

目  标

责任单位

1

科技服务业

新增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

10家以上

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2

规上企业营收增速

30%以上

市科技局

3

认定国家级高技术服务领域高新技术企业

20家以上

市科技局

  其中:规(限)上企业

5家

市科技局

4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新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上企业

10家以上

市经信局

5

信息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增速

30%以上

市经信局

6

现代物流业

新增物流业规上企业

10家以上

市交通运输局

7

规上企业营收增速

20%

市交通运输局

8

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速

20%且高于全省平均

市交通运输局

9

邮政业务总量增速

25%

市邮政管理局

10

快递业务量

13亿件

市邮政管理局

11

快递业务收入

100亿元以上

市邮政管理局

12

现代物流业

嘉兴港集装箱吞吐量

250万标箱

市交通运输局

13

集装箱海河联运

75万标箱

市交通运输局

14

省级冷链物流园区

1家

市发展改革委、市供销社

15

现代金融业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

13%且省内位次较上年前移

市金融办、人行嘉兴市中心支行

16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

20%且保持上年省内位次

市金融办、人行嘉兴市中心支行

17

保费收入增速

5%且列全省中上游水平

嘉兴银保监分局、市金融办

18

商务服务业

新增商务服务业规上企业

50家以上

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市建设局

19

商务服务规上企业营收增速

25%以上

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市建设局

20

商贸服务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6%以上且超全省平均

市商务局

21

新增商贸服务业限上企业

100家以上

市商务局

  其中:电商限上企业

10家以上

市商务局

22

批发业销售额增速

20%且超全省平均

市商务局

23

零售业销售额增速

15%且超全省平均

市商务局

24

省级智慧商圈

1个

市商务局

25

房地产业

新房销售面积增速

超全省平均

市建设局

26

房地产业工资总额增速

超全省平均

市建设局

27

健康服务业

卫生行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核算涉及指标

超全省平均

市卫生健康委

28

养老行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核算涉及指标

与全市增速同步

市民政局

29

体育行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核算涉及指标

与全市增速同步

市体育局

30

新增体育服务业规上企业

1家

市体育局

31

健康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增速

10%

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体育局根据工作职责落实

32

文化旅游业

新增文化服务业规上企业

5家

市委宣传部

33

新增旅游行业规上企业

10家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34

  其中:住宿业限上企业

5家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

35

餐饮业限上企业

5家

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36

文旅规上企业营收增速

10%左右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委宣传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