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综合经济运行

2009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发布日期:2009-10-10 10:50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
    今年上半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外需持续萎缩的宏观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保增促调,及时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和措施,全市服务业发展呈现发展提速、贡献份额提升、亮点频现等良好态势。
    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330.33亿元,增长13.3%,高于一季度1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全省第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3%,比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比重位于全省第八,为近年来同期最高。服务业对GDP贡献率达68.9%,比去年同期提高30.2%。服务业地税收入继续成为地方财政贡献的主要来源,上半年服务业地税收入达30.5亿元,占全部地税收入的53.9%。
    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激励下,全市服务业发展大提速。今年上半年,我市限额以上服务业投资完成189.3亿元,增长28.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投资比重为36.8%,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科研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有效投入力度加速增长,上半年共完成投资11.2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5倍。
    全市服务业百项百亿工程进展良好。截止到今年6月,我市服务业投资“百项百亿”工程计划进展良好,共完成投资4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3%。经开华洋物流项目、乍浦港区三期一号泊位(富春)工程等项目已基本完成;港区长三角石材城已完成17个钢结构交易用房,超额完成了今年投资计划;平湖世纪商业中心基本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号、2号、3号楼全部竣工;中关村长三角产业园商务楼已完成投资2.2亿元,临时展馆即将开建;嘉兴市龙禹大厦已基本完成今年投资计划,主体工程建设中;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0%,管委会大楼完工,并完成对三水资产经营中心办公大楼收购、天歌服饰有限公司办公大楼收购和嘉兴市四通车轮有限公司办公及厂房的收购;世茂新城、翡翠花园、香缘浜住宅等项目已全面开工。
  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今年上半年,按统计口径6大行业增加值在服务业全部增加值中的比重依次为:其他服务业32.1%,批发和零售业26.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7%,金融保险业13.2%,房地产业12.4%,住宿餐饮业4.7%。主要行业稳步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3.51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名列全省第一;因国家燃油税费改革、小排量车购置税调整等政策利好带动大幅增长51.7%,拉动消费支出增长8.0个百分点;全市星级市场总数达到127个,省重点和区域性重点市场10个,上半年实现市场成交额323.2亿元,同比增长16.7%。嘉兴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675万吨,同比增长19.4%;集装箱完成8.06万标箱,同比增长125.8%,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183.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262 %;旅游总收入101.2亿元,同比增长13.6%。房地产业逐步回暖,实现增加值41.03亿元,同比增长19.1%。
    “活动、会展”经济拉动商贸提升。上半年,举办首届“嘉兴休闲购物节”,发放6000万元的消费抵用券,刺激嘉兴市民即需消费,据监测点数据销售额同比增长30%以上。抓住我市作为日全食最佳观测点之一机遇,举办了2009中国(嘉兴)科普旅游节。大力推进我市会展业的发展,嘉兴国际会展中心2008年组织举办14场,今年上半年举办了第六届中国会展节事财富论坛。国际中港城会展也开始起步。云集沃尔玛、天虹百货、苏宁电器、博库书城等国内外著名商业品牌于一体的江南摩尔和有着梅湾古街的两大商业网点经不断完善,成为嘉兴市民提供了集购物、休闲、娱乐需求的大型商业中心。 
    近年来,为促进我市服务业的发展,我市主要开展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政策措施出台。出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把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基本途径的第一位。根据去年九月的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精神,出台了《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和《关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主业与辅业分离的意见》,从政策层面推进服务业发展。
    二是抓组织机构建设和氛围营造。我市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市第三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发改委,目前,我市五县二区以及经济开发区和港区都成立了三产发展局(服务业发展局),市县联动,已经形成了合力发展服务业的组织体系,负责服务业发展中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和政策指导等工作。制定出台了《嘉兴市级第三产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并将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纳入市委、市政府责任制考核;每年评选了全市服务业行业十强企业,为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是抓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逐步完善了我市统筹服务业发展的规划体系,在原《嘉兴市三产发展总体规划》(2004-2010)和五个专项规划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嘉兴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5);加强督促服务业专项规划实施,并编制了《嘉兴市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根据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分解下达任务。
    是抓课题调研分析。密切关注服务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分析研究。牵头完成了《以轨道交通枢纽为中心加快嘉兴国际商务区建设》、《高铁开通对嘉兴市旅游、房地产、专业市场发展的影响和对策研究》、《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研究》、《建设网络型大城市研究》等多个课题。
    五是抓服务业项目推进。编制出台了《嘉兴市服务业“百项百亿”工程计划》,并抓好实施工作。共103个项目,力争全年投资102.9亿元以上。积极做好嘉兴现代综合物流园、嘉兴科技城、嘉兴国际商务区项目推进和有关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沪杭高铁建设有关工作。
    六是抓服务业招商引资。结合我市产业发展要求,组织了100余个三产项目,与上海、杭州有关银行洽谈银企合作,并有一定成果;连续二年成功举办了嘉兴服务业重大项目(香港)推介会,共签约19个项目,投资额近40亿元。
    下阶段,我市要把握服务业发展宏观环境和政策支持的契机,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打造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举措,争取服务业发展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1、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要加快推进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高集聚区的规划水平,按照统一规划、按项目分区域逐步实施的原则,有计划地培育一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抓好浙江嘉兴国际商务区、嘉兴现代物流园、嘉兴科技城、浙江海宁经编产业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嘉兴中港城商贸综合体、嘉兴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加大政策对集聚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抓紧制订扶持集聚区发展的具体政策意见,形成政策的聚焦效应;加大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高地;努力培育嘉兴现代综合物流园、嘉兴科技城、浙江海宁经编产业生产性服务集聚区等项目成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2、以重大项目和品牌企业为依托,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一是推动建设一批具有地方比较优势,产业连动性强、能够产生示范作用的功能性重大项目,努力扩大服务业投资,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继续做好服务业“百项百亿“工程项目的跟踪协调与服务,建立项目责任制,健全项目推进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安博物流设施项目、海盐中国国际紧固件五金城、港区长三角石材城、嘉兴国贸中心、嘉善财富广场、新洲国际大酒店等项目的建设进度,为嘉兴国际商务区开工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二是重点扶持和培育服务业领域的规模企业争创品牌,对具有较强影响力、较高美誉度、较大品牌价值的服务业商标品牌,加大争创(驰)著名商标的培育力度;对有一定历史和知名度的嘉兴老字号、老品牌,优先认定市著名商标予以保护,并列入省著名商标培育库重点培育,以驰(著)名服务业品牌带动我市服务业再提升。
    3、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进一步夯实服务业发展后劲。象抓工业招商一样抓好服务业招商,努力形成政府、中介机构和服务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招商引资机制。下半年围绕今年7月我市在香港举办的2009年服务业项目招商会,做好后续工作。计划邀请香港旅游业议会、香港酒店业协会等香港服务业协会来我市考察,组织相关企业进行讲座学习,提高我市服务业管理水平,并争取进一步已经香港有关企业来我市投资高星级酒店或参与高星级酒店管理。同时做好2010年服务业项目招商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挖掘和包装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务业项目,特别是要精心包装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并及早做好与外商的联系与沟通,确保明年活动有重大突破。要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服务业企业,引进与先进制造业配套的服务业项目,力争在高星级酒店、现代物流业、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及服务业外包等方面取得突破。
    4、以优化环境为目标,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和落实,做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宣传,并根据政策,进一步修改完善《嘉兴市级第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操作细则》,引导扶持企业发展服务业。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综合统计,完善相关部门的服务业统计制度,建立服务业统计的工作体系,为准确、及时、全面开展统计分析以及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加大服务业人才培训力度,不管是各级政府的管理人员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今后将以现代服务业外包、现代物流、科研、创意等为重点,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我市讲座,或组织相关人员到服务业发达的地区培训和考察,全面提高全市各级开展服务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四是抓好规划编制,组织开展对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确保服务业科学、有序发展。五是以年度考核为抓手,进一步落实服务业发展责任。下半年,市三产发展办将对县(市、区)、市级部门就服务业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开展督查,并继续完善目标任务的考核奖励制度,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考评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