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我市信息产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产值、效益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连续下滑。去年同期信息产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因此与其它产业比,下滑速度更加明显。目前产业总体处于低位调整阶段,由于国际市场并无明显好转迹象,下一步产业发展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才能使产业逐步走出负增长的轨道。
一、基本情况
1-6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377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14.9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43%;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07.56亿元,下降18.17%;完成出口交货值55.15亿元,下降15.9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8.23亿元,下降19.87%;利润总额1.50亿元,下降81.89%。
软件收入共完成2.26亿元(软件企业70家、制造业嵌入式3家统计数据),增长23.01%。
二、特点
(一)全行业的经济效益正逐渐转好
全行业利润总额一季度累计亏损0.62亿元,1-5月由亏损转为盈利,1-6月全行业利润总额已超亿元, 27个子类中盈利的有22个,比1-5月增加3个。其中信息化学品制造、微电机及其他电机制造、广播电视接收及器材、光纤光缆制造和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等五个子类对利润总额的贡献最大,合计达1.54亿元。五个亏损子类中三个子类的亏损额比1-5月减少,有回稳盈利向上趋势。产业经济效益总体逐月回升,转好迹象明显。
(二)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下滑速度减缓
1-6月工业总产值下滑速度减缓,比1-5月回升近3个百分点。在全市信息产业27个子类中,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的有7个,比上月增加2个;在20个负增长子类中,下滑速度减缓的有15个,比上月增加6个;下滑速度加快的有5个,比上月减少2个。
(三)出口降幅略有放缓
由于国际市场的萎缩,使得多数出口子类继续在下降通道中运行, 1-6月下降速度为15.92%,比上月回升0.64个百分点,下降速度放缓略有回稳迹象。24个出口子类中,7个子类出口同比上升,17个子类出口同比下降,与1-5月持平。 17个下降子类中有13个子类下降速度放缓。
(四)软件产业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逐月回落
1-6月软件产业完成软件收入2.26亿元,累计增长23.01%,高于全国软件收入增速0.31个百分点,比1-5月累计增长下降4.89个百分点。上半年软件产业始终保持了20%以上的平稳增长,但增速逐月持续回落,其中管理服务类软件呈负增长。
三、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国际市场萎缩,外需严重不足
由于国际市场呈现低迷状态,未见明显转好迹象,国际市场拓展压力依然明显,电子信息产业对外依存度大,内需市场的增长,还不足以拉动产业快速回升。去年同期产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因此与其它产业比,下滑速度更加明显。
(二)原材料、产品价格波动影响
去年原材料价格从高涨到猛跌,使企业高位购买的原材料价值严重缩水,引起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高进低出而亏损,由于价格传导的滞后性,导致今年1-4月的全行业亏损,使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受到重创。而今年随着原材料价格下降,市场购买力不旺等因素,使产品价格不断下调。受此影响,企业的营业收入大幅下降,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这也是全行业主营收入、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低
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恰逢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使得制约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我市信息产业中占据份额较大的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电线电缆制造、电池、电光源制造等行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低端,产业规模和增速受价格影响很大,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四、应对措施
(一)实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尽快落实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全市信息产业错位发展和产业集聚。着力培养无线传感网络产业基地、光通信产业基地和电子电力IGBT模块产业,做大做强一批新兴产业。加强自主创新,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全市信息产业内涵式发展。组织实施国家高技术产业和电子发展基金等重大专项,加快产业带动作用强、市场潜力大的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研究和产业化进程。
(二)大力发展软件业 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国际金融危机对软件企业的冲击相对要小,软件产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仍将保持平稳发展。特别是嵌入式系统软件前景看好,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提升传统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优势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以信息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继续加快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做大软件产业。做好软件人才培训实施工作,为嘉兴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做好软件产业的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落户嘉兴,推动软件外包加工,软件产品生产加工业务,形成一个与周边地区软件研发中心相配套的特色软件加工基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创建产业多层次合作发展新局面
一是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施“引进来”战略,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鼓励跨国公司和台资企业在我市投资建厂、扩大生产规模,建立研发中心,提升产业层次。二是落实“走出去”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国际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与外国政府、跨国公司、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合作。三是建立省、市、(县、区)多种互动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四)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做好服务工作
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加强对产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跟踪研究,完善产业政策环境,通过务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结构调整升级,确保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