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及对策建议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两创”总战略,在宏观经济环境全面趋紧的形势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瓶颈制约,上半年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三大产业、三大需求和三大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民生保障能力继续得到提高。但受国际经济增长减缓,通货膨胀加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的困难与矛盾急剧增加,企业综合成本走高,工业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经济发展趋势严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压力加大,经济进入新一轮转型调整期已露端倪。
一、经济保持协调发展,增长速度出现回落
(一)三次产业较快增长,工业增速略有回落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粮食生产稳中有升。春粮种植面积达到63.0万亩,增长7.8%,总产17.5万吨,增长4.9%;夏粮面积23.84万亩,增加2.1万亩。效益农业有增有减,其中蔬菜、果用瓜分别播种面积分别增加2.8万亩和0.3万亩,油菜、花卉苗木分别减少3.1万亩和1.1万亩,以设施蔬菜、优质瓜果、鲜切花、食用菌等为代表的优质高效品种种植面积所占比率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市生猪总出栏212.1万头,下降1.8%;生猪总存栏267.8万头,增长14.7%。水产养殖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品种养殖面积继续扩大,总面积达17.5万亩,同比增加1万亩以上。春茧价格继续走低,饲养量减少,春蚕饲养量38.8万张,下降16.9%,春茧总产1.8万吨,下降11.9%。
工业生产增速回落,产业升级调整趋势良好。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407.1亿元,增长19.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2个百分点。70%以上的行业增速出现回落或下降,全市33个行业中增速回落的达到21个,占规上工业产值的63.6%,3个行业出现负增长,占9.1%。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重工业产值增长25.8%,快于轻工业11.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14.2%,比去年同期回落9.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化工业实现快速增长,分别完成产值298.7亿元、110.7亿元和108.1亿元,分别增长31.2%、36.3%和3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提高到21.2%、8.1%和7.7%。特别是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的信息化学品制造继续保持了去年高速增长的势头,至5月底产值达18亿元,同比增长182.8%,嘉善昱辉阳光1-5月产值16.7亿元,同比增长201.3%,利润总额2.91亿元,同比增长195.1%。
第三产业稳定增长,物流项目引进速度加快。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7.2亿元,增长12.6%,高于GDP增速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1-5月第三产业完成限额以上投资113.1亿元,增长8.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一批重大物流项目落户嘉兴,其中总投资2500万美元的沃尔玛中国华东区物流配送中心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4亿元的普洛斯(嘉兴)物流设施项目即将开工,总投资3亿元的宝银钢材物流项目和一期投资2200万美元的全球第二大物流设施商AMB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总投资2.3 亿元的嘉善普洛斯物流项目已签约。
(二)三大需求同步增长,投资后劲不足显现
投资较快增长,工业新开工项目减少。1-5月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2.67亿元,增长19.1%,增速快于去年同期11.4个百分点。房地产和工业投入拉动作用明显,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66.7亿元,增长34.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性投资210.6亿元,增长23%,比去年同期提高9.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下降,继去年同期下降12.9%,今年又下降3.3%,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为16.9%,下降3.8个百分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市853项“四个双百”工程完成投资15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4%,落实供地1532 亩;96个市区“百项百亿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1%;65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31%。投资后劲不足显现,限额以上投资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2-5月增长分别为27.4%、21.8%、21.4%和19.1%。1-5月全市施工项目2285个,同比增长5.7%,本年新开工项目累计为618个,同比增长3.3%,特别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市场预期有所降低,投资更加谨慎,1-5月我市新批工业生产性项目241项,同比下降43.2%,计划总投资50亿元,同比下降39.2%,新开工项目713项,同比下降11.8%,计划总投资192.7亿元,下降14.3%。
出口平稳增长,合同利用外资下降。1-5月,我市进出口76.56亿美元,增长28.7%,其中进口22.48亿美元,出口54.07亿美元,分别增长29.3%和28.7%,出口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一季度下降1.4和3.7个百分点。合同利用外资大项目减少、总额下降,1-5月份,全市合同利用外资6.05亿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共39个,合计总投资9.5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这三个指标分别为65个、18.2亿美元和7.4亿美元。汇率变动促使外资企业增资大量增加,实际利用外资5.85亿美元,同比增长68%,但与前四个月相比,增速有所放缓,其中增资项目83个,合同利用外资2.4亿美元,占全部合同利用外资的40%。
消费稳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2亿元,增长18.6%,增幅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城市市场增长快于农村,1-5月,零售额155.1亿元,同比增长19.3%,增幅快于农村1.9个百分点。到5月份,市区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7.1%(全国上涨8.1%,全省上涨7.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9.0%,比一季度快1.6个百分点。
(三)三大收入继续提高,企业效益减缓明显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税收收入贡献较大。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44.8亿元,增长2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3.0亿元,增长27.8%。税收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其中,增值税增长33.6%,营业税增长32.8%,企业所得税增长4.6%。
企业综合效益平稳提高,利润增速回落较快。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97.5亿元,增长17.7%,其中利润55.0亿元,增长18.4%,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4和7.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13.6和21.1个百分点,五月当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9.5%。轻重工业效益分化明显,重工业利润增长38.9%,轻工业利润下降13.3%。企业综合效益提高,经济效益11项指标得分221.52分,较上年同期和一季度分别提高13.0和15.0分。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市居民。一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30元,增长9.4%;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01元,增长12%,继续快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
(四)要素供给继续趋紧,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土地供应趋紧,资金供应减少。土地方面,今年以来,国务院从严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严格闲置土地置换政策,我市土地供应相对紧张。市区百项百亿项目中,21个项目进展相对缓慢,其中涉及土地问题11个项目,5个项目涉及农保地,6个项目土地预审进展较慢。资金方面,银行准备金率上调进一步压缩信贷规模,发放进度控制从年度改为月度,各商业银行进一步严格规范贷款发放程序和前置条件,融资难度加大。到五月底全市各项存款余额2002.4亿元,增长13.6%,比年初增加167.2亿元,同比多增34亿元。贷款余额1549.5亿元,增长14.6%,比年初增加139.4亿元,同比少增2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69.9亿元,同比少增43.6亿元。在信贷规模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资金投向呈现向中长期贷款、向重点领域集中的趋势,短期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和个体私营企业贷款增加额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
用电量增幅开始回落,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1-5月全市全社会用电90.2亿千瓦时,增长15.9%,其中工业用电量为75.2亿千瓦时,增长14.7%,分别比一季度回落0.8和1.1个百分点,但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8和4.5个百分点。随着我市工业结构的重型化,高能耗行业产值快速增长。1-5月造纸、化学原料、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分别增长56.3%、50%、42.9%和35.4%,远高于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2008年,全市将有238个500KVA以上新增用户投产,共报装容量930870KVA,其中107个为重工业用户,今年重工业要新增用电量17.87亿千瓦时,等于新增能源消费量21.96万吨标准煤,节能降耗压力增大。
(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民生问题继续改善
科技投入力度加大,企业创新能力提高。1-5月,财政用于科技支出金额达1.2亿元,增长122.3%,高出财政支出平均增速86.4个百分点。企业科技活动费支出额达5.6亿元,增长33.1%。企业创新能力继续增强,全市新产品产值290.6亿元,增长44.0%,快于总产值增速24.5个百分点。
财政支持力度加大,社会保障能力提高。全市财政用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134.8%和55.7%,大大快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速。一季度,全市城镇单位新增就业人数1.72万人,增长6.3%。1-5月,全市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万户,增长4.1%,城市低保人均收入由上年的761.9元提高到822元,农村由414.7元提高到559.2元。
二、困难与矛盾增大,工业经济形势渐趋严峻
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产业调整升级步伐加快,但受国际、国内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叠加效应作用,我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困难与矛盾增大,工业经济出现了“三回落(工业总产值、工业出口交货值和企业利润增速比去年同期和一季度回落)、二下降(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6.3,比上期下降6.5个点,下滑一个景气区间;1-5月规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下降6.3%)、二增大(企业亏损增大,1-5月企业亏损面达27.6%,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24.9%,快于产值增长5.4个百分点,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提高2.5、9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增大,到5月底产成品存货增长31.8%)”的不利态势。
(一)行业差异开始拉大,轻工业利润负增长
从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新兴行业效益良好。1-5月,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3.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额的24.8%,同比增长26.8%,固定资产实际投资19.4亿元,同比增长36.3%;化工业实现利润8.2亿元,增长44.4%;高技术产业实现利润总额7.4亿元,增长59.6%,均大大快于全市规上工业18.4%的利润增幅。
但是,主要轻纺行业产值增速回落、利润下降,使轻工业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利润负增长局面。1-5月,全市化纤业增长15.4%,纺织业增长12.1%,服装业增长6.6%,皮革行业下降1.1%,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2.2、7.3、16.9和18.4个百分点。四大行业利润全面下滑,除纺织业增长4.8%外,化纤业下降4.8%,服装业下降49.4%,皮革行业下降82.8%。纺织业产成品存货增长27.2%,服装业增长15.4%,皮革业增长19.6%,化纤业增长42.4%,均快于本行业产值增长。轻纺企业产品积压库存增多,经营难度加大。
(二)综合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呈现两极分化
当前“八大因素”抬高企业经营成本。一是人民币升值造成外贸交易成本上升(今年以来以累计升值5.8%);二是出口退税率下调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经营成本的增加(1-6月全市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6.7%,工业品出厂价格仅上涨5.8%);四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推动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五是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和银行各项费用增加使资金使用成本提高;六是节能减排带动企业环保成本增加;七是石油、电力等能源价格上涨带动相关产业成本增加;八是土地招拍挂后获取成本提高。
由于企业综合经营成本短期内迅速提高,对企业经营产生较大影响,企业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桐乡市1-5月份规上企业利润增长36%,主要靠巨石玻纤、华友钴镍、桐昆集团等个别大型企业效益增长拉动,三大企业所在的建材行业、有色金属和化纤业利润分别增长94.3%、45.9%和17.8%,实现利润占桐乡规上工业全部利润的2/3。与大型企业相比,我市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利润下滑。平湖122家规上服装企业经营亏损,亏损面50%,全行业已关停131家服装企业,其中规上企业5家;海宁经济开发区49家皮革企业中,1-5月份亏损37家,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
(三)企业可用资金减少,资金链风险增大
宏观紧缩政策减少资金供应量,企业可用资金明显减少。1-5月全市规上企业贷款余额仅增长10.9%,大大低于去年同期59.8%的增长速度,扣除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企业贷款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贷款减少,加上“两项资金”占用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减少,资金周转减缓,影响企业生产。1-5月,企业人民币存款比年初新增10.8亿元,同比少增61.1亿元,反映企业流动性的活期存款比年初净下降12.8亿元,而去年同期新增44.5亿元。
资金供应减少不仅给中小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给大型企业的资金链也造成较大影响。近年由于一些大型企业扩张,上的项目比较多,产业链拉长,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企业的资金供给出现前所未有的压力,大中小企业之间的资金链也是环环相联,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不足又将造成大型企业资金趋紧,呈现出资金链难以平稳延续的风险。此外,企业资金短缺,也推动民间融资规模扩大,据人行嘉兴市中心支行调查,在获取银行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民间融资,促使民间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利率不断上升,借贷用途也由临时救急向生产经营性借贷转变,民间融资的风险急剧上升。
(四)企业投入与出口双回落,工业发展面临考验
规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额同比下降6.3%,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一季度下降10.7和5.4个百分点。全市33个工业行业中13个出现下降,其中,纺织业下降20.2%,家具业下降21.2%,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2.8%,造纸业下降56.3%。投资者普遍存在着“现金为王”的观念,全年投资形势不容乐观。
1-5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仅增长10.3%,比去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53%的纺织、服装、皮革、家具、化工业等主要出口行业增长缓慢,纺织、家具、化工分别仅增长5.4%、6.4%和1.1%,服装和皮革则分别下降0.7%和4%。
三、经济转型调整期已露端倪,经济走势下行压力加大
(一)宏观形势进一步趋紧,发展环境面临新变化
从国际经济走势看,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经济增长减缓、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增长导致通货膨胀加剧、资金使用成本增加,使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危险。我市经济外向度较高,外贸依存度达77%,其中出口依存度达56%,从上半年情况看,受国际市场影响明显大于国内市场,国际通货膨胀对我市影响仍将继续。
从全国经济发展形势看,经济在五年高增长后今年开始减缓,三大需求实际增长放缓,通货膨胀比较突出,全国经济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中央对去年提出“防止经济增长过热”、“防止明显通货膨胀的“双防”宏观调控政策在6月份紧急调整为“保持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的“一保一控”政策。从今后一个时期宏观政策走向看,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控制物价过快上涨、防止金融风险之间寻找平衡点,下半年政策面虽然可能会有所松动,但地根、银根收紧,节能减排等宏观调控闸门不会出现较大松动,宏观环境趋紧仍将是大势所趋。
(二)高成本时期来临,企业转型成为必由之路
本轮通货膨胀是国际输入性成本推动和国内自发性成本上涨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国际看,基础原材料和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原油价格还将进一步走高。从国内看,五年的经济高增长与通货膨胀紧缩所积累下来的物价上涨压力开始释放,这一释放过程短期内不会结束,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对企业来说,综合经营成本上升将成为企业长期面对的问题,从低成本、低价格竞争转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竞争,从1-5月份情况看,服装、皮革、木业、化纤业等四大行业利润下降,而同期主营业务成本明显上升。传统轻纺行业已经面临了新一轮由综合成本提高带来的“洗盘清理”,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由之路。
(三)区域性回落开始显现,结构性调整加剧
1-5月,全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态势,消费、投资和出口增长平稳,财政收入保持高位增长,但工业生产形势严峻,经济增速回落。1-5月,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20.1%,比去年同期回落5.2个百分点,主要是纺织业、服装业、皮革业增速减缓。11城市中宁波、温州、台州、丽水等增幅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
各县(市、区)工业增速普遍回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除海盐因秦山核电拉动(去年一季度秦山核电检修),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外,其他县(市、区)增速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企业效益差异明显,其中海盐县、桐乡市、嘉善县和南湖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66.9%、36.0%、31.3%和21.4%;秀洲区增长10.8%,比去年同期回落47.2个百分点;平湖、海宁效益下降,分别由去年同期增长20.0%和38.7%转为下降12.5%和2.3%。分行业看,各县(市、区)的纺织服装业;南湖、秀洲、嘉善、海宁的家具制造业;桐乡、海宁的皮革业;秀洲、海盐、嘉善的造纸及纸制品业;桐乡、海盐的化纤业增速均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四)实际增长低于去年,部分指标完成全年目标难度很大
从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大部分指标与名义增长差距拉大,实际增长低于去年同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扣除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因素,实际仅增长14.4%,而去年同期实际增长22.8%;限额以上投资扣除投资品价格上涨(全国10%左右)因素,实际增长仅8%左右,加上今年前高后低的增长趋势,投资实际增长将低于去年水平;消费受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7%,低于去年同期2.7个百分点;出口受人民币升值和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实际增长约13%,低于去年同期约9个百分点。
下半年,宏观发展环境不会得到明显改观,各种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暴露出来,部分指标完成全年目标的难度加大。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可能逐季放缓;二是投资增长逐步走低,完成年度计划难度较大;三是居民消费价格预计将突破3.7%的年度上涨控制目标。
四、坚持长远与近期结合,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对当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要辨证地分析,合理地对待,要充分认识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也就意味着在调整中抓住了先机,在挑战中赢得了机遇,要充分利用好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从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以“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精神,力争在新一轮的转型调整中占得先机。
(一)冷静辨证地看待当前形势,增强赢得新一轮竞争优势的信心
一要认清当前形势。既要看到发展形势的严峻性,更要正视困难,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主动转型,增强信心,在新一轮竞争和发展中脱颖而出。二要统一思想认识。把保持经济稳定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工作,确保年初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三要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趋势的预见性。
(二)确立“三防一调”总体思路,确保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把防止经济加速回落、防止企业信心下滑、防止发展后劲下降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在调整中、在挑战中抢抓机遇,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确保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
强化政策引导。全面建立企业环境行为奖惩制度、企业信用预警制度、“绿色金融”制度、“亩产论英雄”制度、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等,加快“三高两低”企业关停消号、布局转移、产业转型、土地转性、资产转化进程,成为我市营造良好经济生态环境的倒逼动力。
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一要鼓励企业走高、精、尖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进行产品创新,开发有定价权的产品。二要充分挖掘我市企业在节能、节水、节地、降耗、减排等方面的潜力,建立投资、价格、税收、补贴等方面的经济激励机制,提高企业转型的主动性。三要加快嘉兴科技城和国家软件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和推动力度,形成技术创新的支撑平台。
发展产业集群,培育集群竞争力。一是继续推动纺织、皮革、服装、化纤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积极延伸产业链,变块状经济为产业集群。二是做大太阳能光伏产业、汽车零配件、节能环保设备等新兴产业,通过“产业引进”,培育集群品牌,形成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产业集群。
(三)重点实施“三个一批”,大力支持企业创业创新
对全市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要重点支持,要加快财政资金支出速度,财政各项产业扶持资金变下年度支出为当年支出,并尽快落实到位。综合运用政策、资金、改革、服务等手段稳定一批企业,壮大一批企业,吸引一批企业。
实施“六个加大”,支持企业创业创新:一是采取贴息、奖励、减免有关行政性收费等政策手段支持企业加大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创新示范企业的培育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大对生产节能减排装备和产品企业的支持力度;四是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创品牌的支持力度;五是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引进人才的支持力度;六是进一步加大对行政性收费的清理力度,减轻企业负担。
(四)狠抓项目投入与达产,把有效投入作为稳定经济的突破口
大力开展“抓投资、推项目、送服务百日奋战”活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针对项目审批、征地、拆迁等重点推进环节,进一步梳理“四个双百工程”、“百项百亿”工程和重点工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通过强化项目领导联挂、联席会议和推进工作组等制度,进一步提高项目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发动媒体力量,积极宣传项目推进的重要意义,重点建设的重大成果,争取社会对项目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深化项目前期。探索建立形成“政府领导、部门牵头、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前期推进模式,确保项目前期工作的有序推进。建立项目与资金的联动机制、项目与土地的联动机制两个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和政策导向,优化工业投资结构,着力培育未来的产业新增长点。着力抓好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等方面的一批重大项目前期。
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投资调控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核准制,规范实施备案制,规范和简化项目审批程序。继续开展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工作,强化投资项目监管。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建立投产一批、续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接续机制,提高项目的签约率和开工率。
(五)强化为企业服务,努力缓解企业生存压力
把握好各项政策的执行力度。对节能减排、《劳动合同法》等政策的实施,采用坚持长远目标与近期调节相结合,在企业面临困难的时期对企业进行适当支持,出台工业短期发展的扶持政策。政府有关部门要合力扶工,要关心企业发展,在执法上要体现人性化,地方政府可以做主的,能减免就减免,减轻企业负担。
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针对目前存在大量中小企业对政府出台的各类政策不知晓,政府的好政策没有很好的为企业服务的情况,对已出台的各项鼓励和补贴政策进行梳理,并切实将这些政策落实到位。在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投入要加大支持力度。要协助企业抓内部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减少固定成本消耗。
(六)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生活
切实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认真做好生活必需品价格监测工作,防止食品价格出现连锁性大幅度上涨,引发市场恐慌。同时,对成品油、钢材等重要商品供求和价格进行跟踪监测,密切关注油价上涨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严格控制公益性政府调价项目的出台,下半年将适时推出民用自来水、污水和民用天然气的调价项目,同时做好低收入群众的优惠减免工作。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正确引导市场预期,维护市场秩序。完善困难群众的动态物价补贴办法。
积极贯彻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大力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和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指标名称 | 计量 单位 | 2008年计划 | 1-5月完成情况 | ||||||||||
总量 | 增幅 | 总量 | 增幅 | 完成年度计划的% | |||||||||
1.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800 | 12 | 373.3 | 12.5 | 超计划0.5个百分点 | |||||||
2.地方财政收入 | 亿元 | 120 | 14 | 62.9 | 28.0 | 52.4 | |||||||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1000 | 11 | 322.7 | 19.1 | 32.3 | |||||||
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 | 亿元 | 570 | 15 | 210.6 | 25.9 | 36.9 | |||||||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571 | 14 | 235.2 | 18.6 | 41.2 | |||||||
5.进出口总值 | 亿美元 | 185 | 15 | 76.6 | 28.7 | 41.4 | |||||||
6.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10.8 (新口径) | 12 | 5.85 | 68 | 54 | |||||||
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 3.7 | 7.1 | 超计划3.4个百分点 | |||||||||
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1738 | 8 | 7530 | 9.4 |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0976 | 8 | 7801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