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3年上半年嘉兴市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
今年上半年,我市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和服务业倍增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着力抓投资、引项目、建平台、优环境、促转型,全市服务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首次位居全省第一,服务业投资增速排名全省第二。
一、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1、主要指标运行正常,增速前移居全省前列。上半年,我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92.6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近年来首次位列全省第一位,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1.9%,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7%,同比回落7.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9%。
2、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全市服务业投资完成511.8亿元,同比增长30.8%,高于面上投资增幅10.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完成65.2亿元,同比增长92.2%,高于面上投资增幅40.4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占比达到52.7%,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一批社会民生和新兴服务业投资明显加速,卫生投资增速达102%,娱乐业投资增速达129.7%,教育业投资增速达37.4%,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速达99.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9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49.9%。
3、服务业税收增速较快,走势较为平稳。根据国地税汇总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完成税收收入118.79亿元,同比增长8.2%,高于工业税收增幅9.2个百分点。从收入分行业来看,主要增收行业为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增幅分别为22.5%、16.5%和9.6%。上半年房地产业营业额实现增收5.28亿元,同比增长45.3%。
4、新增企业呈较快增长态势,服务业已成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新战场。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和推进“退二进三”、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和服务业“个转企”“限下转限上”等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服务业已成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新战场。据上半年统计,全市新设非私营内资企业(含分支机构)258户,其中服务业225户,占比87.2%。全市新设私营企业9352户,其中服务业5462户,占比58.4%。新增行业前三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新增3730户、788户和228户。
5、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成功在上海、北京等地举办了2013嘉兴市浙商创业创新洽谈会暨服务业重点项目招商会。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同比增长37.9%,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达到32.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百项百亿”工程扎实推进,上半年完成投资224.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4.3%,台昇国际广场、雅达国际健康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国际电气城三期、海宁皮革城扩建五期、龙跃大厦商业广场、南湖国际俱乐部二期已进入验收阶段。文化传媒广场、中凰国际嘉兴名品城、浙江嘉兴石油化工品交易市场等27个项目列入《2013年浙江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上半年实际完成投资15.8亿元,完成率51.8%,益商(平湖)物流园一期工程建设项目、上港集团仓储物流项目、海宁中国皮革城扩建五期工程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
6、服务业平台建设加快,集聚效应逐步凸显。目前,我市共有嘉兴科技城、嘉兴现代物流园、平湖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海宁经编产业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长三角嘉善科技商务服务区、乌镇国际旅游区和海宁中国皮革城等8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今年又认定了嘉兴市湘家荡健康生态城等10个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共有20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时,积极组织嘉兴市湘家荡健康生态城、嘉兴濮院-洪合毛衫城等6个集聚区申报浙江省级第三批服务业集聚示范区。1-5月,8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已累计投入127.8亿元,集聚企业6482家,同比增长8%;营业收入77.2亿元,同比增长29%;税收贡献3.4亿元,同比增长70.8%。
二、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总体来看,我市上半年服务业主要行业总体发展平稳,其中房地产业发展明显回暖。
1、现代物流业。上半年,我市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6.6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道路货运量4350万吨,货物周转量为4361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5.4%和8.3%。完成水路货运量3674万吨,货物周转量64.6亿吨公里,同比分别下降3.8%和增长0.9%。内河港口完成吞吐量5254万吨,同比增长1.4%,全国排名保持第九位,省内保持第二位,其中嘉兴内河多用途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6万标箱,同比增长53%。嘉兴港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3196.8万吨,同比增长12.3%,其中,外贸完成422.5万吨,同比增长17.1%,集装箱累计完成45万标箱,同比增长29.3%。煤炭、石油、粮食等传统货种,增速同比放缓,钢铁、非金属矿石、矿物性建材等新兴货种增速较快,呈现超两位甚至三位数增长态势。
2、金融服务业。上半年,我市完成金融业增加值98.4亿元,同比增长7.5%。截至6月末,全市新增社会融资总规模614.2亿元,同比多增227.4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030.5亿元,比年初增加433.1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1.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948.6亿元,比年初增加272.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4%。金融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嘉善县成为第二批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县,我市成为全省惟一一个拥有2个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县区的地级市。南湖区“基金小镇”建设不断加快,目前已累计引进股权投资管理公司36家,注册资金4.9亿元;股权投资合伙企业130家,认缴资金129.5亿元。
3、休闲旅游业。1-6月,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27.4万人次,同比增长7%;实现旅游总收入206.4亿元,同比增长4.2%。由于我市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对小车实施免费通行的政策,通过自驾游、休闲游等方式来我市旅游逐渐成为主流,春节长假和五一小长假期间,分别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36.8万人次和60.5万人次,同比增长10.6和14.8%;分别实现旅游收入12.3亿元和5.67亿元。两大龙头景区中,西塘共接待游客304.4万人次,同比增长25.1%,门票收入5080万元,同比增长30.5%;乌镇共接待游客265.4万人次,同比下降5.7%,门票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6.4%。
4、现代商贸。上半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完成172.3亿元,同比增长10.8%,是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主要动力。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完成30.5亿元,同比增长6.2%。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70.09亿元,增长13.2%,高于全省平均2.1个百分点。其中,全市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12.93亿元,增长13.5%,批零贸易业占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高达90.0%,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2.1个百分点,成为市场平稳增长的主导力量。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7.16亿元,增长10.7%,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1个百分点。受各类宏观政策及消费环境的影响,销售市场各类商品呈现冷热不均。其中,汽车销售增幅持续回落,上半年汽车类销售额84.61亿元,增长6.1%,增速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金银珠宝销售增长迅猛。上半年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额7.41亿元,增长48.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0.9个百分点。同时,我市电子商务发展也十分迅猛,上半年全市网络零售额达141.3亿元,同比增长9.5%,排名全省第四。
5、文化产业。上半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21.8亿元,同比增长25.6%。上半年共签约了中国桐乡文博影像航旅文化产业园、CCTV新影时空-新影桐乡园、九龙山佛教文化开发合作项目等12个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165.7亿元。各县(市、区)文化项目招商成果喜人,如嘉善引进了浙江文创集团投资10亿元打造的中华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桐乡引进了由文化中国传播与周星驰投资建设的西游影视城。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上半年共引进文化产业项目113个,总投资达254.5亿元。
6、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开始恢复性增长,上半年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70.3亿元,增速达21.6%。房地产投资247.7亿元,同比增长33.0%。其中,住宅投资完成160.12亿元,同比增长27.9%,小户型受到青睐,90平方米以下投资36.84亿元,同比增长43.4%。全市新开工面积60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3%,增速由负转正。上半年,全市完成销售面积286.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9.6%,总量和增速分别列全省第三位和第四位。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40.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7.4%,拉动增长87.8个百分点。资金情况好转,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371.32亿元,同比增长62.0%,快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2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