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全面阐述2011-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构想,对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文化、生态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编制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为切实做好该项工作,我委在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和未来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围绕思路目标、产业体系、经济增长、改革创新、社会发展、环境要素等六方面32个课题,形成了《嘉兴市“十二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以解决制约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问题为出发点,从全局性、战略性、宏观性层面,重点突出了以下研究内容:
一是突出形势变化和思路研究。关注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研究分析周边城市特别是长三角区域内同类城市的发展趋势,分析判断我市经济社会面临的环境和趋势,及对中长期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
二是突出结构调整和动力保障。应对未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我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和对策,如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等。并从转变发展方式、科学空间布局、加快科技发展等角度提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保障措施。
三是突出社会民生和可持续发展。以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文化、生态和社会建设为工作方向,更加关注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创业就业及物质生产要素保障能力等问题,研究提出社会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指南》拟作为“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委内组织、直接委托和部门牵头等方式开展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将作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基础。
一、思路目标
1、嘉兴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基本思路研究。重点研究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提出重大战略、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对策措施。
2、嘉兴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和趋势研究。重点研究国际国内环境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
3、嘉兴市“十二五”规划发展主要目标和指标体系研究。重点研究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标体系和目标值测算方法。
4、嘉兴市与周边同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通过与常州、南通、绍兴、金华等城市的比较分析,研究提出可供我市借鉴的经验和继续保持率先发展的对策措施,并提出我市发挥区位优势提升城市能级的对策措施。
二、产业体系
5、嘉兴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重点研究加快我市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创新思路和举措,推动我市区域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等建设。
6、嘉兴市“十二五”期间支柱产业培育研究。研究“十二五”时期我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重点、对策、措施、建议等。
7、嘉兴市发展生态高效都市型现代农业研究。重点研究“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农业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思路和对策。
8、嘉兴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思路研究。分析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程和面临问题,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和路径。
9、嘉兴市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分析我市信息化现状和国内外信息化发展趋势,查找我市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提出我市“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方向和重点。
三、经济增长
10、嘉兴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围绕实施全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建设,重点研究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科技研发推广及科技服务业发展等方面问题,提出“十二五”我市科技领域发展的重点、目标和政策保障。
11、嘉兴市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战略研究。通过研究宏观投资背景与政策,分析我市固定资产的主要特点和与经济增长的适应性,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市重大投资领域,挖掘投资增长潜力,提出确保投资增长的必要措施和支持要素,打造现代化建设网络型大城市的硬件框架“十二五”目标。
12、嘉兴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对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面对经济社会环境变化,重点研究我市“十二五”时期外向型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点及对策措施。
13、嘉兴市“十二五”口岸发展研究。分析研究加快口岸开放进程,进一步完善嘉兴港口岸体系,完备口岸功能,统筹协调口岸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嘉兴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4、嘉兴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分析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预测“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的需求量、需求结构及增长趋势,研究包括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等在内的全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规划思路。
15、嘉兴市放大“高铁经济”效应研究。分析研究沪杭客运专线等一批高速铁路的投入运营将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研究提出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基础上,充分发挥高铁经济正效应的对策措施。
四、改革创新
16、嘉兴市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研究。基于现代网络型大城市建设框架,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时期主副中心城市发展阶段性目标、重点任务及推动区域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17、嘉兴市进一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分析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范围、内容和标准。提出提升我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阶段性目标和举措,研究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模式、制度保障措施等。
18、嘉兴市土地流转模式研究。分析国内土地流转模式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影响我市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研究提出适合我市城乡发展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加快推进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19、进一步推动嘉兴市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研究。分析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新形势下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途径,以及政府在创造政策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方面的举措。
五、社会发展
20、嘉兴市推进城乡就业、创业促进就业机制研究。重点分析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联动发展的机制,研究就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出创造就业岗位、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的对策措施。
21、嘉兴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分析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重点研究新形势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规律、趋势与发展模式,以及“十二五”时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对策措施和实施步骤。
22、嘉兴市文化事业发展对策研究。分析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
23、嘉兴市体育事业发展对策研究。分析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发展体育事业、壮大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
24、嘉兴市教育事业发展研究。分析我市教育水平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创新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提出“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重点、方向和措施。
25、嘉兴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研究。分析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研究提出“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目标、重点和措施。
26、嘉兴市“十二五”时期最佳人口规模和人口素质研究。分析我市人口规模和人口素质与我市城市发展关系,研究提出我市建设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城市所需的人才结构及适合我市城市发展的人口规模、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27、嘉兴市老龄事业发展对策研究。分析当前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研究创新发展机制,提出“十二五”期间及老龄事业发展重点、方向和措施。
六、环境要素
28、嘉兴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研究。分析我市目前环境现状、环保能力及节能减排情况,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生态嘉兴的主要目标和对策措施。
29、嘉兴市土地要素保障研究。分析我市土地资源总量、结构和布局特点,根据“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预测“十二五”期间土地需求总量,分析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关系,提出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障和对策措施。
30、嘉兴市金融市场体系研究。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及全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建设,分析我市资本市场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存在问题,预测“十二五”资本市场的供需关系,研究提出资本要素保障和对策措施。
31、嘉兴市能源要素保障研究。分析我市电力供求现状、存在问题,预测“十二五”电力供求关系,研究提出缓解电力供应压力,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对策措施。
32、嘉兴市水资源要素保障研究。分析我市水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预测“十二五”期间水资源需求总量,提出解决水资源要素保障的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