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综合经济运行

嘉兴市2019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20-04-23 14:35 信息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三服务”“两年”活动为抓手,争先创优、追梦奔跑,积极应对各类困难挑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招大引强和项目推进成效显著,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但受中美经贸摩擦及周期结构性因素的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实体经济困难突出,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迫切需要全力冲刺、狠抓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明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20191-9月嘉兴市主要指标情况表(亿元,%

指标名称

2019年1-9月

全省

1-9月

省内位次

绝对值

增速

增速

总量

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3697.7

6.4

6.6

5

8

规上工业增加值

1500.1

5.9

5.8

3

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02.4

15.3

8.1

3

3

固定资产投资

1910.0

11.4

10.1

5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17.1

8.5

8.5

7

7

进出口总额

2072.1

0.1

6.3

4

10

出口总额

1531.7

3.4

7.5

5

9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省口径)

29.59

33.6

15.0

2

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47336

8.1

8.5

5

1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1122

9.5

9.5

1

5

一、前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呈现五大亮点

1-9月,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和财政八项支出增速较快回落等因素影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4%,较半年度回落0.7个百分点。 九个主体中,桐乡市(5.5%)、海盐县(5.5%)并列全市末位,与全市平均的差距较大。主要经济指标中:三次产业保持增长,1-9月,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3%。三大需求平稳增长,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0.0亿元,增长11.4%,居全省第5位,呈逐季回升态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17.1亿元,同比增长8.5%,与全省持平;进出口总额2072.1亿元,增长0.1%,其中出口总额1531.7亿元,增长3.4%。三大收入总体平稳,1-9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836.1亿元,增长11.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2.4亿元,增长15.3%,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省第3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29.8亿元,增速为-0.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和9.5%。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9月CPI2.3%,低于年度控制目标0.7个百分点。城镇就业总体稳定。1-9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76万人,同比增长9.1%,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7.7%。

“稳”的同时,高质量发展呈现五大亮点:

(一)聚焦创新驱动,新动能培育和人才集聚取得重大进展

创新载体加快落地。打造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成功举办两场长三角科创项目路演活动,共签约项目450余个,签约总金额近376亿元。深入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全力支持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做大做强,与军科院达成合作协议,与中国电科集团“六个一”合作全面深化。高端人才加速集聚。成立航空航天、半导体、生命健康等高层次专家百人会,上半年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44名,省级海外工程师申报数84名,均列全省第一。截至9月底,新遴选创业创新领军人才122名,新引进博士520人、硕士3379人、大学生5.9万人。新兴动能加速壮大。中新嘉善智能传感产业平台入围首批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新增3个小镇通过省级创建获省政府命名。1-9月,全市新增上市企业1家,完成企业股改1029家,新设立市场主体75635户,同比增长3.4%。1-9月,全市规上装备制造业和数字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3.4%,增速分别列全省第1位和第3位;全市新产品产值率达41.4%,继续保持全省首位。退低进高有序推进。1-9月,全市共整治“低散乱”企业4982家、作坊4644家,腾退低效用地面积21940亩。共完成市级及以上淘汰项目48项,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191家,淘汰落后设备17389台(套)。

(二)借势国家战略,招大引强和对外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百亿项目加速推进。紧紧抓牢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全力贯彻市委“12410”总体战略部署,集中精力、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千方百计招大引强。截至9月底,全市新签约总投资超百亿元项目14个,其中已开工建设4个【中晶(嘉兴)半导体12英寸单晶硅片生产项目,中国航天瑞华泰高分子新材料项目,敏华未来汽车智慧产业园项目,中国宝武集团浙江总部暨双创产业园、供应链管理产业基地】年底有望再开工3个【复星集团捷威动力电池项目、平湖长城汽车项目、浙江鑫柔科技有限公司金属网格触控传感器项目】高质量外资加速集聚。1-9月,全市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9个,总投资(增资)超亿美元产业项目40个,引进项目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9.6亿美元,增长33.6%,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2.8亿美元,增长50.6%,居全省前列。对外合作成效显著。我市与新加坡企业联合体达成共建高铁未来新城协议,与上海城建集团、上海建工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明确将在嘉兴设立长三角区域总部,并分别派出上千名设计人才常驻嘉兴。嘉兴港首次入围全球百强集装箱港口,1-9月,完成货物吞吐量8053.8万吨,增长8.5%,集装箱吞吐量134.0万标箱,同比增长7.1%。“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1-9月,全市实现对外投资(备案数)43.8亿美元,同比增长141.5%,其中“一带一路”投资项目35个,中方投资额29.18亿美元。

(三)完善工作机制,项目推进和扩大有效投资取得重大进展

项目推进力度加大。紧扣“项目攻坚推进年”主题,对项目推进建立全过程管理机制,实施“双面激励”,评出“红旗”项目22个、“蜗牛”项目14个,开展行政记功奖励,有效调动全市上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干事激情。快速路、引水工程、中晶大硅片等项目加快建设,嘉兴机场、有轨电车、沪嘉城际轨道、火车站改扩建、通苏嘉甬等项目前期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加速落地。截至9月底,全市44个省市县长工程已落地23个,落地率52.3%,在全省率先完成50%的年度目标任务;2019年度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49.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0.3%;194个服务业“百项千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8.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2.3%,其中64个新建项目已开工52个,开工率81.3%;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9增长40.1%,完成年度目标的96.6%。有效投资量质齐升。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增速排名全省第5位;结构性指标中,民间投资(不含房地产)增长20.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1.9%,交通投资增长42.2%,始终保持20%以上增长

(四)坚持多措并举,企业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取得重大进展

切实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今年以来新增税费政策减免90.3亿元,税务部门征收的社保减费22.8亿元。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南湖区企业水电气网协同报装模式获全省推广,嘉善县成为全省竣工验收“最多30天”改革的唯一试点。截至10月20日,我市企业投资项目3.0平台赋码项目880个,“最多90天”实现率达到100%。“标准地”“区域评价”改革全面推进,全市省级以上平台工业用地除负面清单项目外,“标准地”出让率达到100%,省级以下平台达到93%。金融普惠力度不断加大。9月末,我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4.0%和17.3%,增速均较去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均列全省第三。9月末,全市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为7.2%和16.5%,同比分别提升1.5个和8.8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达25%,排名全省第一。9月,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22%,比年初下降0.3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截至目前,金融信用信息平台实现融资企业2284家,实现融资金额189.6亿元。广泛开展“三服务”活动。大力推进“企业服务直通车”建设,设立线下专窗,启动线上平台,兜底受理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营商环境全省测评有明显提升。线上平台8月试运行以来,截至10月15日,累计访问量15791人次,线上提交问题451个,已办结314个,提交市直通办14个。

(五)聚力改善民生,城市品质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中心城市品质加快提升。抓实抓好一批民生实事和民生项目,南湖区未来社区项目入选全省2019年第一批未来社区试点名单。“十大专项行动”进展顺利,截至9月底,列入年度计划的470个项目开工率76.8%,其中131项已完成,完成投资额约41亿元南湖湖滨区块、月河、七一广场等重点区块亮化工程完成,中心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四个“不带入”项目成效显著,“拎马桶”“筒子楼”收购已签约904户,四个“城中村”征收签约提前完成。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以长江经济带问题整改为契机,狠抓生态环保项目建设,46个“五废共治”补缺口项目已开工45个,其中23个项目已建成,新增固废处置能力201万吨/年、填埋能力33.2万吨。9月底,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中,三类及以上水体比例达到60.3%,同比提高24.7个百分点。市区PM2.5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暂已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空气优良率76.6%,改善幅度好于全省平均0.4个百分点。能源“双控”成效明显,高耗能行业项目缓批限批措施被解禁,预计1-9月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4.8%以上,降幅保持全省前列,能源消耗总量增长控制在1.5%左右,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新产能、新动能、新势能不断积聚,对我市未来发展形成新的支撑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前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水平较半年度及去年同期出现明显回落,在全省的位次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GDP、工业、出口等指标回落幅度较大,形势不容乐观。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实体经济困难突出,工业经济下滑明显

企业产销增长回落。1-9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增速较半年度回落1.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3.8个百分点,其中7月、8月当月增速回落较快。九个主体中,平湖市(3.8%)、海盐县(4%)、嘉善县(4.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市后三位。1-9月,规上工业销售产值仅增长4.0%,较去年同期回落11.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0.6%,较去年同期回落10.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7.4%,较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工业出厂价格持续下降,9月PPI同比下降2.9%,跌幅较8月扩大0.9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下降。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0.9%,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和半年度回落14.8个和3.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同比增长20.3%,亏损面达21.3%,同比扩大1.8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利润下降4.7%,造纸、汽车制造、化纤行业利润分别下降43.9%、40.9%、40.7%。企业用工数量下降。1-9月全市规上工业平均用工人数下降2.1%,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部分重点企业用工下降明显1-9月,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15234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9.3%。

 

(二)内外需求明显疲软,经贸摩擦影响加深

消费需求增长乏力。汽车消费受“国六”标准切换影响对限上消费增长造成较大冲击,1-9月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滑至3.3%。九个主体中,秀洲区(8.1%)、嘉善县(8.1%)、海盐县(8.1%)、桐乡市(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并列全市末位,均低于全市平均0.4个百分点。同时居民杠杆率高位上升,上半年我市居民杠杆率为64.9%,分别比2018年、2017年提高5.3和11.9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居民消费的增长。中美经贸摩擦对外贸、投资的影响在加深。出口订单小型化、短期化趋势明显。根据市商务系统对全市1000家省级重点联系企业的监测,美国市场订单量进一步下降,占比19.6%,环比下降0.87个百分点。企业订单仍以短单为主,三个月以内的短期订单占总订单50%以上的企业占比为70.1%,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再加上美国加征3000亿美元(40%部分)商品关税的影响,1-9月,我市外贸出口增长3.4%,增速较一季度、半年度分别下降7.5个和4.3个百分点,呈逐季下降走势,9月当月出口下降12.3%,降幅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下降22.8%。九个主体中,嘉善县(-4.2%)、平湖市(-1.0%)、嘉兴港区(-0.9%)出口总额增速居全市后三位另一方面,受经贸摩擦影响,部分外资企业投资速度放缓,如荷兰绿色储能锂电池项目,受美国股东等因素影响,项目投资进度放缓。需求不足对传统行业造成较大冲击。我市出口美国主要产品集中在家具、服装等传统行业,与之相对应的家具制造业、木制品业、皮革及其制品业9月当月增加值增速分别为-9.9%、-30.1%、-12.2%,部分企业对外转移产能步伐加快。

(三)风险防范压力加大,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

今年以来,我市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力度,民营、小微企业惠及面扩大30%。但与此同时,我市宏观杠杆率不断上升,上半年年化宏观杠杆率221.01%,同比提升11.75个百分点,杠杆率的上升暗藏一定的金融风险隐患,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部分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上升。昱辉阳光、元丰纺织、豪杰金属、东兴商厦等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债务风险逐步暴露,全市银行不良贷款、逾期贷款分别较年初增加31.51亿元和33.29亿元,9月末,全市不良贷款率为0.81%,比年初上升0.33个百分点。此外,输入性风险的防控压力依然较大。目前,仍在我市运营的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分支机构有14家,还有部分违规违法金融活动通过带马甲、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监管,增加了风险监测和防控的难度。

(四)土地供应总体减少,房地产走势不容乐观

截至9月30日,全市具体建设项目用地供应总量为23995亩,同比下降近40%,其中,工矿仓储用地供应面积同比下降44.8%,住宅用地供应面积同比下降14.3%,公共基础设施用地供应面积同比下降45.4%。受此影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4.7%。房地产市场后续增长存在不确定性。1-9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98.1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5.6个百分点。受宏观调控影响,1-9月,我市商品房销售面积73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6%;全市房地产业入库税收增速也较去年同期明显回落。从几项指标看,下阶段房地产走势仍不容乐观

此外,部分民生价格上涨等问题也需要关注。1-9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2.3%,比去年高出0.3个百分点,尤其是食品烟酒类价格领涨CPI,9月环比上涨3.5%,同比上涨8.0%,涨幅居八大类价格之首,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个百分点。入冬后市民对火腿、香肠等传统节日肉制品需求增长,可能进一步导致食品价格上涨,要持续关注CPI走势。

虽然当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从企业调研和先行指标看,企业生产和发展预期有回暖迹象,1-9月全市工业用电增长0.67%,较半年度回升0.17个百分点;9月我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1%,较上月上升4.3个百分点,回升到荣枯线之上;三季度百强企业工业运行指数环比提高3.96个点,自去年三季度以来首次回升。预计四季度的经济发展将有所回暖。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要深入贯彻市委八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落实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突出抓好“六稳”工作,把稳增长作为第一要务,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加快转型升级,防范各类风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紧盯年度目标,聚力稳增长冲刺四季度

一是咬定目标不放松。咬定全年GDP增长7%以上的年度目标不放松开展“保稳求进”冲刺行动,全市上下要凝心聚力、形成合力、顶住压力,全力以赴稳增长。全市将逐月通报重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是责任分解再压实。围绕总的目标,进一步进行细化分解,落实责任,一项一项指标抓,抓一项成一项。各县市区主体要对照年初确定的GDP增长目标,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争取为全市多做贡献。各部门要对照目标任务分解要求,集中精力开展攻坚冲刺,创新工作举措,确保抓出实效。(任务分解建议详见附表)

三要督查考核再强化。切实落实抓经济工作的主体责任,对照目标清单四季度每月开展专项督查,对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进行通报约谈,对年底完不成任务的强化考核问责。

(二)强化五个聚焦,全面完成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聚焦首位战略抓落实抓推进。围绕首位战略,全力贯彻市委“12410”总体战略部署,抓好重点平台、重点项目、重点举措的推进落地。加快谋划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平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高铁新城等重点平台,鼓励海宁、桐乡等其他重大平台深入开展接沪联杭,推动平台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沪嘉城际轨道、嘉兴机场、有轨电车、火车站改造等重点项目,全力推进30个标志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取得突破,尽快开工建设。积极研究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实施重点举措,争取在一体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突破。

二是聚焦实体经济抓投资稳增长。在建项目抓投产,前期经初步摸排,下半年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有58家,能够新增产值221亿元。下一步要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重点推进一批有订单、有效益、前景好的在建重大产业项目尽快投产,及时入库,年底前再形成一批新增产能。签约项目抓开工。积极梳理推进一批已签约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加快推动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运行项目抓转型抓好智能化改造“十百千万”工程,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扎实推进高质量小微企业园试点示范,重点摸排推进一批转型快、潜力大的企业小升规,支撑全市规上工业增长。

三是聚焦开拓市场抓扶持稳外贸。加大稳外贸政策落实力度。提升政策兑现速度和政策绩效,推动外汇收支、退税、通关便利化措施,做好外贸风险预警防范,强化重点企业精准帮扶。加快建设外贸平台。加快谋划建设中国(嘉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积极申建浙江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加快建设海外公共仓,培育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打造外贸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快外贸模式和渠道创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鼓励企业自建海外营销渠道或并购销售网络,培育设立“嘉兴制造”海外营运中心,加快成立“一带一路”促进中心,有序引导企业产能转移和全球布局。

四是聚焦国家政策优环境扩内需以未来社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为抓手,完善消费配套环境。加快城市步行街改造提升,积极发展“夜经济”,打造“深夜食堂”等特色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开展“金秋购物节”活动,举办“嘉兴制造团购周”活动,办好嘉兴国际马拉松活动,打造一批消费新增长点。以企业服务直通车和政府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策系统集成和制度创新,通过“互联网+营商环境”,进一步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费用,优化投资项目全程服务,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三服务”和减税降费为抓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持续深入开展“三服务”,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在授权范围内用足用好政策空间,做到应减尽减、力争多减。

五是聚焦社会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积极落实省市县三级政府的民生实事工程,确保按时兑现承诺,切实改善民生。强化金融领域风险防范。进一步强化重点企业金融风险监测,建立“一对一”风险动态监测及报告制度,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质押和债券兑付风险,对出现困难的企业及时进行帮扶纾困。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借贷、私募基金、投资理财等重点领域管理。切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高标准落实国家扶贫攻坚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对口援建工作,实现各方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加强民生价格监测预警。严格落实各项价格监测制度,对价格明显变动的商品增加监测频次,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严厉查处价格违法行为,落实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保障工作。扎实做好污染防治、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水污染整治,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快推进各类固废处置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执法行动,深入推进平安嘉兴建设。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