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2020年一季度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2020年一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服务业承住疫情冲击压力,主动作为、谋新求变,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在经济困难中逆势上扬,实现了2.6%的正增长,居全省第2位,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但疫情对我市服务业的影响巨大,二季度和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一、一季度服务业实现逆势上扬
一是四快一稳支撑服务业正增长。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69.96亿元,增长2.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4.1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服务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逆势上扬,增速分别为15.8%、14.1%、16.9%和9.5%,为一季度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二是服务业复工复产列三次产业之首。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入库税收156.82亿元,占比达到50.9%,撑起全市税收半壁江山;服务业增值税开票金额恢复到76%,领先三次产业,其中房地产、金融、商务服务、技术服务等重点服务业分别已恢复84%、94%、92%、89%。三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好于省均。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1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平均0.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四位,较去年提升五个位次。跨境网络零售同比增长39.3%,列全省第一位。
二、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1. 科技信息服务业进入加速成长通道。在疫情应对中,信息服务业开启了新的上升通道,一方面科技信息服务业为疫情研判、科学防控、复工复产、民生保障等提供“云检测”“云招聘”“云购物”等信息化保障,另一方面线上零售、软件开发、在线教育、网上会议等信息服务需求大幅增加。一季度,科技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2.86亿元,增长15.8%,高出全市规上服务业26个百分点,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类企业的营收增长高达102.1%。规上科技服务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1.9%。如医疗行业,线上诊疗、无接触购药、在线医保报销等互联网医疗模式受到居民追捧;线上新零售如“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热度也不断攀升。
2.人力资源行业显优势。一季度以来,稳就业成为稳经济的一大重点,人力资源行业借助自身丰富的经验和人才资源,加快推进线上“云”服务,合理调配劳动力,在弹性就业服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较快。如嘉兴邦芒、中固等人力资源公司在疫情期间,通过开展岗位网络招聘活动和为各类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业务快速提升。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8.37亿元,增长70.6%。
3.金融业快速增长。受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影响,各大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和项目的金融服务保障力度,以南湖基金小镇为主的金融企业受保险资金投资新规等利好作用,资本市场表现较为稳定。同时,目前国家和省市对复产复工支持力度较大,信贷环境较为宽松,一季度,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9.65亿元,增长14.1%,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972.90亿元,增幅10.5%,较去年同期上升4个百分点,增量、增速分别列全省第三、第二,发行各类债务金融工具129.20亿元,发行量仅次于杭州,居全省第二;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74.9亿元,增长7.8%,健康险同比增长66.9%,呈爆发式增长。下阶段,随着国家逆周期调节力度不断加大和宏观政策协调不断推进,两股合力将继续为金融业稳定快速增长提供支撑。
4.卫生和公共管理等非营利性服务业较快增长。抗疫期间,政府对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疫情防控投入加大,一季度公共管理、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保持增长,全市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3.30亿元,增长9.5%。下阶段,千方百计促进非营利性服务业是保证GDP增长的重要手段。
5.房地产业发展总体稳定。疫情稳定以来,全市房地产开发、中介企业陆续复工,物业管理企业持续经营,一季度房地产业总体平稳,实现增加值77.99亿元,增长0.2%;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95.64亿元,下降5.8%,商品房销售面积117.03万平方米,下降7.3%,但降幅较1-2月收窄13.2个百分点;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保持增长,新开工面积309.48万平米,增长66.1%。下阶段,随着稳企业防风险重点工作的落实以及居民对购房需求的回暖,房地产业将继续稳步发展。
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下行压力增加
1.批发零售业下降明显且下阶段困难依旧较大。一季度,受人员流动骤减、企业停工、上下游生产需求不足等影响,批发零售业供应链存在不同程度的中断,生产原料、生活用能等物资批发、汽车销售等下滑严重。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04.30亿元,下降15.1%,批发零售业销售额下降14.8%。27类商品中有超八成的商品销售呈下降,其中销售额占比较大的石油制品类和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分别下降19.5%和30.4%,汽车类下降25.0%,化妆品类下降31%。下阶段,随着国外疫情形势进一步恶化,外部需求萎缩、原油价格下跌、交通运输不畅等影响,我市外贸企业和生产配套批发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幅上升,部分外贸订单取消,现有的订单规模普遍缩小,制造业向服务业传导会进一步显现,批发零售业依然困难重重。
2.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业受直接冲击最大,市民消费心理和收入预期影响行业全面复苏。作为“一次性”生活消费的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业行业,在疫情严重时期处于几乎“停摆”状态,随着三月疫情平稳,行业降幅收窄,但受消费惯性和疫情管控常态化的影响,大幅下跌的总体面貌没有改变。一季度全市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2.11亿元,下降29.9%,全市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74亿元,同比下降44.5%。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为20.5%,下降57.2%。全市旅游总收入108.33亿元,下降58.1%,旅游总人次841.05万人次,下降62.5%;全市规模以上旅行社和游览景区管理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下降72.1%;规上文体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2.23亿元,下降68.0%。全市纳入统计的127个景区门票收入同比下降99.8%。下阶段,受企业复产波动等影响,部分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消费能力进一步减低,且疫情防控背景下部分居民不愿出门、不敢消费的情绪还未消除,一些消费仍然被冻结、被抑制,住宿餐饮、文化旅游要实现全面复苏还需一个过程。
3.交通运输业回落明显下阶段预计外部影响将放大。受交通管制、产业链不够畅通等影响,一季度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7.82亿元,下降10.1%;全市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38.57亿元,下降22.3%,利润总额亏损1.80亿元。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245.16万吨,下降6.7%。水路货运量下降4.6%,低于公路货运量降幅(下降30%)。一季度末,国内运输业基本恢复正常,2月18日全市218家规上物流企业率先全省实现100%复工,为保障长三角地区物流畅通,做出积极贡献。但全球供应链受疫情冲击,国际航运和货运环境严峻,跨境物流存在不畅、出入境管制、通关周期延长,我市出口导向型制造业、进口依赖性制造业、进出口均有涉及的复合型企业受到冲击加剧,需求不足、延运及仓储成本上升是交通问题的核心表现。
四、下一步工作考虑
下阶段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正从内部冲击转向外部冲击,从需求端为主转向供需两端交织冲击。尤其是境外疫情将通过贸易、产业链、资本流动、金融市场等多渠道传导,影响国内经济循环畅通。对此,更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抓住指标数据这一关键,围绕考核强推进,聚焦项目促提升,抓好企业减负和消费刺激。
1.盯住关键指标,狠抓落实。围绕省里考核指标,抓好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速。根据省争先创优MEI体系,以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和居民消费率考核指标,借助全市争先创优专班工作力量,通过周监测、月评比、季争先,扎实推动工作。围绕服务业增加值核算,分行业、分版块指导好批零业、住餐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等关键行业的统计入库工作。加强排摸全市新注册企业,动态调整“小升规”企业库,关注科技、信息、人力资源、平台经济和电商等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质量行业的“小升规”工作,确保应统尽统。
2.围绕考核排名,强化推进。一是对照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全市服务业发展考评办法。加强年度要点工作落实,编制好《嘉兴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嘉兴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嘉兴市楼宇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嘉兴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划》《嘉兴市服务业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二是细化任务分解。对照年度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对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按照“月度通报、季度分析、半年约谈、年度考核”方式,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精准化解工作堵点。对指标落后的责任单位,提请分管市领导约谈,以确保各项工作按要求落实到位。
3.重视项目推进,发展提质。强化精准招商力度,注重从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地引进项目资源,建立服务业招商项目储备库。扎实开展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双进双产”工作,扎实42个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的项目建设,密切跟踪、及时协调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分季度开展量化评价。加快引进一批高质量的科技信息、金融服务、总部机构、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类服务业项目。建立重点项目统计库,分主体、分类别进行统计和进度跟踪。
4.推动政策落地,减负提效。用足用好各类企业帮扶政策,做好应帮尽帮、应帮快帮,进一步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费用,提升服务效能。强化企业困难协调,重点跟踪关注服务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特别是涉及产能严重缩减、面临大规模裁员等的重点企业。强化点对点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对出现困难的主动及时进行“一企一策”帮扶。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乡镇(街道)服务业发展大竞赛,夜间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有效推进。
5.扩大消费需求,提振信心。一是清单式项目化推进“省促进消费十件实事”落地见效,继续通过各类促销行为活化本地区消费市场,扩大“嘉品汇——云购物节”线上线下县市联动系列活动效应。二是促进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恢复。开展“我爱我家·我游我嘉”惠民活动,激活市内疗休养市场,设计推出市域内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开发周末游、近郊游、健康游、自驾游、亲子游、户外营地游、研学旅游等主题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实现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白+黑”式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快培育新兴消费。以数字生活新消费为抓手,促进零售、医疗、教育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促进5G终端消费,鼓励开展无接触消费和宅配送消费模式的探索和开发。四是推动带动性强的大宗商品销售。出台实施汽车“以旧换新”让利促销活动方案,鼓励汽车厂商设计配套优惠,加快补贴资金到位。探索家电、手机等消费行业以旧换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