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2020年上半年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
2020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服务业工作坚定不移落实“两手硬、两战赢”,积极面对疫情巨大冲击,全力以赴推进复工复产,各项指标逐渐回暖,行业运行状况明显改善,支撑上半年经济增长转正。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增加值1172.5亿元,增长3.8%,排名继续保持全省第2位和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第1位。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高出全市GDP增速3.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持续向好做出贡献。
一、上半年服务业运行情况
(一)服务业面上发展较好
1.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速实现正增长。1-6月,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保持正增长,增加值分别实现12.3%、2.5%、9.5%、2.7%的增速;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实现由负转零,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回暖明显,增速分别较一季度提高14.4和13.1个百分点。
表1:各行业一季度和上半年增加值增速
行业 | 一季度 | 上半年 | ||
总额 (亿元) | 增速(%) | 总额 (亿元) | 增速(%) | |
全市服务业 | 570.0 | 2.6 | 1172.5 | 3.8 |
批发和零售业 | 104.3 | -15.1 | 249.3 | -0.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7.8 | -10.1 | 66.9 | 0.0 |
住宿和餐饮业 | 12.1 | -29.9 | 28.6 | -16.8 |
金融业 | 100.0 | 14.1 | 195.3 | 12.3 |
房地产业 | 78.0 | 0.2 | 171.6 | 2.5 |
营利性服务业 | 122.6 | 16.9 | 223.0 | 9.5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123.3 | 9.5 | 233.0 | 2.7 |
2.各地服务业均实现正增长。1-6月,全市9个主体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平湖、嘉兴港区和嘉兴经开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继续提高,分别达到6.9%、5.5%、4.9%,分别列全市第1位、第3位、第4位;一季度负增长的秀洲、海宁和桐乡,奋力赶超,落实扶企惠企政策、举办各具特色促消费活动,增加值分别实现了2.2%、2.2%和0.6%的增速;南湖、嘉善、海盐服务业增长趋稳,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4.3%,2.5%和6.5%。
表2:各地一季度和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及排名
地区 | 一季度 | 上半年 | ||||
实绩 (亿元) | 增速(%) | 排名 | 实绩 (亿元) | 增速(%) | 排名 | |
全市 | 570.0 | 2.6 | -- | 1172.5 | 3.8 | -- |
南湖 | 82.8 | 5.4 | 4 | 165.7 | 4.3 | 5 |
秀洲 | 48.7 | -1.4 | 7 | 103.6 | 2.2 | 7 |
嘉善 | 67.8 | 6.1 | 3 | 133.5 | 2.5 | 6 |
平湖 | 65.1 | 6.7 | 2 | 127.7 | 6.9 | 1 |
海盐 | 50.5 | 7.1 | 1 | 101.6 | 6.5 | 2 |
海宁 | 100.5 | -1.4 | 7 | 209.7 | 2.2 | 7 |
桐乡 | 99.2 | -2.6 | 9 | 208.5 | 0.6 | 9 |
经开 | 47.1 | 3.5 | 6 | 98.2 | 4.9 | 4 |
港区 | 9.7 | 5.1 | 5 | 19.8 | 5.5 | 3 |
3.质量效益齐头并进。税收总量快速增长。1-6月,服务业税收271.7亿元,同比增长12.1%,快于全市税收增速15.2个百分点,快于二产税收增速29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比达55%,较2019年度提升了6.1个百分点。受服务业新增税源发展强劲影响,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税收同比分别增长48.5%和27%。利润总额实现正增长。上半年,全市服务业规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3亿元,同比增长5.8%,比一季度大幅提高72.2个百分点。
4.有效投入持续发力。1-6月,服务业投资增长3.9个百分点,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0.7个百分点。实到外资93.4亿美元,同比增速达14.3%。服务业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市236个服务业“百项千亿”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190.3亿元,完成率55.7%。全市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双进双产”形势较好。1-6月,全市累计引进项目50个,引进、开工、竣工项目数都已提前完成预期目标。其中总投资超过百亿的长三角平湖润泽国际信息港项目签约落地并正式开工,总投资52亿元的苏宁长三角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5.新模式助推企业抗击疫情逆势发展。疫情后,“无接触”办公、“线上”接单等经营新模式“井喷式”发展。如南湖区的嘉兴泰格数据管理有限公司,承接瑞德西韦临床研究的数统业务,1-6月实现营业收入7867万元,增长66%,实现税收2100万元,增速稳居信息服务业行业第一梯队。1-6月,网络销售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跨境网络零售出口9.3亿元,同比增长65.8%,列全省第一位。直播成为销售新宠,上半年我市直播电商中有带货能力的主播数量超500名,列全省第4位。
6.楼宇经济产出持续攀升。1-6月,全市304幢纳统楼宇,累计入驻企业2.8万家,同比增加1922家;楼宇税收115.9亿元,同比增长19.3%。截止6月末,全市税收超千万元楼宇127幢、超5000万元楼宇51幢,超亿元楼宇25幢,其中,超5000万元楼宇、超亿元楼宇同比均增加2幢。市本级街道(平台)纳统楼宇总计155幢,楼宇税收总计47.6亿元,占全市楼宇税收总量的41.1%;税收超千万元楼宇63幢、超5000万元楼宇20幢、超亿元楼宇12幢。
(二)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1-6月,全市服务业各行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呈现明显回暖态势。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5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和文体娱乐业等4个行业降幅收窄。
表3:2020上半年服务业各行业规上企业营收及增速
指 标 | 一季度 | 上半年 | ||
实绩(亿元) | 增速(%) | 实绩(亿元) | 增速% | |
全市 | 697.8 | -10.2 | 1661.4 | 4.7 |
批发和零售业 | 528.4 | -12.7 | 1304.0 | 5.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8.6 | -22.3 | 83.7 | -14.9 |
住宿和餐饮业 | 6.0 | -39.2 | 15.5 | -18.7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3.8 | 2.3 | 50.7 | 6.2 |
房地产业 | 10.7 | -2.0 | 23.6 | 7.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56.8 | 48.6 | 111.8 | 32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2.9 | 15.8 | 44.2 | 22.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6 | -49.5 | 8.2 | -50.2 |
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0.8 | -24.4 | 1.9 | -8.5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2 | -68.0 | 8.2 | -28.1 |
1.批发零售业持续改善。上半年,通过举办嘉品汇-嘉兴云购物节,发放2亿元嘉兴消费券,有效刺激了商超、餐饮、旅游、图书、健身等行业快速复苏。嘉兴云购物节带动直接消费19.5亿元,带动间接消费60亿元以上。印发《加快推进全市沿街商铺有序复工的通知》《嘉兴市汽车以旧换新让利促销活动方案》《2020年嘉兴市落实省促进消费十件实事的工作计划》等一系列文件,推动全市商业氛围持续回暖。1-6月,全市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8%,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6.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较一季度前移3位),拉动服务业增长0.4个百分点。1-6月,全市零售业销售额增速下降5.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0个百分点。
2.住宿餐饮业逐步回暖。1-6月,全市餐饮业限上营业额为15.5亿元,下降18.7%,降幅较1-5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随着疫情稳定,居民对餐饮需求明显增加,6月当月限上营业额增速由负转正,实现营业额2.5亿元,增长4.5%,增幅较5月份提高22.4个百分点,快于全省平均3.9个百分点。116家限上住宿业企业营业额为5.6亿元,同比下降37.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5.0个百分点。 “五一”当天,全市28个3A级景区村庄接待游客15.9万人次,接待规模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0%。
3.交通运输业降幅收窄,快递业增长较快。1-6月,全市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营收83.7亿元,下降14.9%,降幅较1-5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6亿件,增长21.8%,较一季度提升13.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7064万吨,货物周转量68.9亿吨公里,分别下降1%和0.9%;完成水路货运量4337万吨,货物周转量79.2亿吨公里,分别增长4.4%和6.9%;嘉兴内河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386.86万吨,同比上升3.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7万标箱,增长19.7%;嘉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269万吨、下降2.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8.9万标箱,下降12.1%。完成海河联运2079.1万吨,增长14.4%。
4.金融业增势较旺,保险业平稳增长。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368.1亿元,增长16.8%,增速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创近8年来新高。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272.9亿元,增长23.2%,提高6.8个百分点,继续呈现较旺的增长态势,创历年来同期增量之最。新增服务业上市企业4家,其中新石文化、力天影业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嘉广科技在新三板挂牌上市,隆聚餐饮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保险业呈现先抑后扬态势,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截至6月末,全市保险机构资产总额436.6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保费收入118.9亿元,增长5.8%;传统寿险呈现快速增长,实现保费收入38.8亿元,增长27.2%。
5.房地产业投资增长,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的房地产市场供需较往年同期有一定下行,二季度好转明显。1-6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551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较一季度提升7.7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列全省第4和第8位。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9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9%,降幅较1-5月收窄0.5个百分点。涉宅用地总出让面积22.4万方,平均楼面价9832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1.6%。
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稳步发展。1-6月,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延续一季度增长势头,营收实现50.69亿元,增长6.2%。软件服务业增速迅猛,全市181家软件服务业企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7.9亿元,达到28.3%,较1-5月上升2.6个百分点。
7.科技服务业发展较快。1-6月,全市规上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共实现营收36.6亿元,增长21.3%。全市科研高端平台实力进一步提高,全市累计建立98个院士工作站,其中企业院士工作站82个;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引进11个院士工作室。助推创新企业研究院建设,两批共计创建了20家创新企业研究院,其中桐昆创新研究院成立全市首家独立法人企业研究院。
8.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态势迅猛。1-6月,全市59家入库人力资源企业实现营收91.6亿元,增长49.7%。人力资源产业园持续发展,新增县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嘉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市累计人力资源产业园达到6家。嘉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3月启动,已有中国万向控股集团、浙江中固人力资源等10余家知名人力资源上下游企业入驻。两家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嘉兴(秀洲)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沪浙人力资源产业园上半年分别新入驻10家和9家人力资源机构。
9.检验检测行业强势增长。1-6月,全市13家规上检验检测企业实现营收117.8亿元,增长18.0%,高于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13.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5.6亿元,增长223%。作为全国检验检测行业头部企业的浙江方圆电气设备检测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9741.8万元,增长14.8%;实现利润4752万元,增长20.5%;缴纳税收845.7万元,增长17.7%。
二、我市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增速低于全省平均。1-6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1.6亿元,下降6.9%,降幅大于省均0.6个百分点,列全省第9位。其中,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7.6%,降幅大于全省平均6.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9位。全市销售额下降50%以上的限上实体零售企业超过10%,限上实体零售企业亏损面达44.8%,较上月增加2.3个百分点。其中,限上商超企业亏损面为40.9%;汽车零售企业亏损面为51.4%,环比分别扩大1.2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
2.旅游业回升缓慢。1-6月,109家限上住宿业企业营业额为5.54亿元,下降37.0%。快速调查显示,限上住宿业中43.9%的企业销售额仍未达到正常水平的一半,60.7%的企业预计三季度订单同比减少30%以上。受疫情波动,1-6月,全市景区接待人次和门票收入分别下降63.0%和84.8%,其中,乌镇景区接待游客人次和门票收入分别下降83.7%和86.6%。111家小微餐饮企业营业额4.87亿元,同比下降8.1%,因疫情错过春节最佳消费时机,餐饮行业较难在下半年实现补偿增长。
3.服务业投资结构尚需优化,房地产投资占比偏高,面上项目推进差异大。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880.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68.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551亿元,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62.6%,房地产投资占比偏高。从项目推进看,市服务业“百项千亿”工程投资进度完成年度投资55.7%,进度过半,但各地还存在一定差异,部分项目推进缓慢,如山水六旗项目因投资方资金链问题,至6月份仅完成6200万元,完成率仅为3.7%。
4.对平台经济持严监管还是包容审慎需思考。我市平台经济逐渐崭露头角。如秀洲区的优挂物流运力交易平台、邦芒集团人力宝直聘平台、嘉兴科技城摩贝化学品交易平台等。平台经济企业是新生事物,良莠不齐,个别企业违规行为,带来税务等部门对平台上的企业限票乃至停票。对于刚刚萌发的平台经济,由于个别企业违规而严控整个平台,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5.科技商务服务业企业占比偏少,层次偏低。从数量上看,1-6月,全市科技、信息、商务三类行业共有278家规上企业,仅占全市服务业规上企业的10.1%,规上企业数仅为杭州的11.5%,宁波的28.5%。从层次上看,如我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主要以人才招聘、服务外包、人才派遣等传统业务为主,高级人才寻访、大数据应用、专业顾问咨询、整体解决方案等业务占比较小。如软件信息服务业虽然上半年营收增速较快,但总量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服务能力不足,竞争力偏弱。
三、下半年服务业发展工作举措
1.积极推动惠企扶企政策落地见效。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源。围绕科技信息、现代物流、商贸商务等服务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结合上级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后对冷链物流、仓储物流、医疗应急保障等行业新的部署,指导帮助我市服务业企业争取各类中央专项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二是及时兑现政策。根据嘉兴市服务业发展资金补助政策,稳步推进2020年第三批市级服务业发展资金项目兑现,加快做好46个项目,1386万元资金的兑现工作,让企业尽快享受到政策红利。三是做好“三服务”工作。根据疫情对于服务业不同行业的冲击,坚持“进企业、听需求、解问题”,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决具体的问题,做好“店小二”。
2.推动服务业重点行业加快发展。一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充分利用我市作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契机,加快发展智慧物流、冷链物流、海河联运物流,推进圆通航空物流枢纽建设,打造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网络。充分利用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清华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嘉兴分院等一批大院名校和落户嘉兴百亿级产业基金的集聚效应,大力发展科技、信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把检验检测、医药数据分析、嵌入式软件、人力资源等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行业,给予精准引导服务。二是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软件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建设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推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赋能制造业发展。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挥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引领作用,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三是推动服务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积极为服务业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创造条件。一方面优化存量,发挥嘉兴科技城、桃园数字小镇、智创园等一批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和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催生、孵化高质量的专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司,通过资源共享、知识外溢和专业化分工,加速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壮大,形成集聚效应。另一方面谋划增量,修订完善市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瞄准发展重点方向,提升打造一批集聚示范区,谋划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落户,形成集约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3.持续推进消费工作。一是努力培育新兴消费模式。鼓励“零接触”型消费模式继续发展,推进“智慧餐厅”“无人超市”等零售新业态发展。扩大“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方式,不断丰富教育、医疗、文娱等在线、直播模式。二是全面推动消费供给侧改革。围绕民生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养老、托幼、家政、旅游、体育等行业,发现供给不足的细分行业,支持社会力量提供个性化产品,促进服务消费体制扩容升级。三是积极落实促进消费系列活动。根据我市特色产品,举办嘉兴出口商品展示展销会、“全球淘”出口转内销展销会、农产品线上促销节、山海文化艺术节等促消费主题活动,激发消费人气。四是推进消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夜间经济城市、文旅消费城市、无理由退货商家,放心消费工厂,放心消费街区等示范、试点的创建工作。持续推进高品质步行街建设和促进消费十件实事重大项目进程,高质量地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4.积极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一是推动服务业企业上市。大力推动“规改股”,借助优质中介服务机构的力量,好中挑优辅导重点企业上市,鼓励上市企业并购重组。二是培育服务业行业领军企业。落实好服务业二十强企业、十佳创新企业和骨干创新团队的评比工作,及时发现服务业专业领域的好苗子,通过专项扶持,加速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完善重点企业库建设体系。按照总部型(上市型)、平台型、创新型企业不断充实完善重点企业“三库”,突出科技、信息、商务、物流、文创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导新兴服务业企业加快做大;鼓励健康服务、社区服务、房地产等领域优质企业加快模式创新。
5.加大项目盯引与服务保障力度。一是继续盯引高质量项目。充分发挥我市地缘优势和借助驻沪招商团队和嘉兴招引“云图”建立契机,招引科技信息服务水平高、带动能力强、有集聚效应的大公司大企业。二是促进地区平衡发展。充分发挥各县(市、区)自有优势,吸引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三是提高重大项目跟踪服务能力。加大对亿元、十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及时跟踪进度协调问题,并采用实地督查、通报评比的方式对重点项目完成进度进行监督。
(服务业政策与规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