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索引号: 002545442/2022-07663 发布机构: 市发展改革委
发文日期: 2022-08-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有效性:

对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34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10-24 17:18 信息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浏览次数:

市政协经济委:

贵单位在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建议》提案收悉,首先非常感谢贵单位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关注和重视。贵单位的建议调研充分、分析精准,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性强。我委作为主办单位,高度重视,通过登门走访的方式与贵单位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同时,在认真学习建议内容基础上,结合工作推进情况,与相关单位加强沟通交流,研究落实提案办理工作。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营商办)紧紧围绕全市“项目攻坚年”“服务优化年”“民生提升年”活动和经济稳进提质“十大百日攻坚行动”工作要求,聚焦营商环境“北斗七星”工作格局,对标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坚持刀刃向内、创新迭代,全力打造具有嘉兴辨识度的营商环境最优市“金名片”。上半年,我市营商环境数字化工作指数排名位列全省第三,《南湖区首创“畅行码”打通货运车辆绿色通道》被评为2022年上半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出台《嘉兴市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专项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重点聚焦5项重点任务20条具体举措,加快制度重塑、服务提质,促进企业全生命周期办事便利化,实现我市营商环境建设从3.0到4.0的迭代。到2022年底前,嘉兴以实现“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开放水平最佳、企业获得感最强”为目标,在市场主体准入、准营、运营、退出等环节,解决一批堵点难点问题,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聚焦营商环境综合性和单项指标,全市域营商环境水平持续保持浙江前列,加快形成一系列具有嘉兴辨识度的制度创新成果,奋力打造长三角营商环境最优市。

(二)开展百日攻坚,促进经济稳进提质。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作为全市经济稳进提质“十大百日攻坚行动”之一,专班化推进、清单化落实,强化“周调度”和“月晾晒”机制,动态跟踪国有土地供应、普惠中小企业贷款、要素保障目标达成率、市场主体变化情况等4项省“月晾晒”指标工作进度,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稳进提质。扩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覆盖面,更大范围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从政府采购、金融支持、减税降费等方面拿出实打实的举措,让各项惠企政策资金有效实现精准滴灌、直达快享,让市场主体早受益、真解渴。截至7月,全市政策直达资金达到146.77亿元,列全省第三;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273.70亿元,其中大规模留抵退税162.20亿元,户数、金额均列全省第二(不含宁波)。

(三)推进营商环境数字化改革,力争营商环境评价争先进位。围绕省营商环境数字化改革工作重点任务,加快数字政府营商跑道建设,力争在推进多跨场景应用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推动资源合理分配,推进数据共享。以全省“行政服务大厅线下营商环境无感监测”试点为抓手,初步完成系统开发建设并实现稳定运行,数据归集实现省市县贯通,并将结果实时晾晒,争先创优,完善问题发现机制。组织开展2021年度省营商环境评价培训、填报、校核等工作,全力协调解决部门等在评价问卷填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评价成绩全省领先。认真落实2022年度省营商环境评价线上无感监测指标常态化跟踪分析和整改提升,根据已出数据的15个指标,上半年,我市营商环境“无感监测”指标数据综合得分列全省前三。

(四)夯实要素保障,筑牢高质量发展“压舱石”。一是强化能源要素保障。强化煤炭和天然气保障,制定《嘉兴市统调电厂电煤保障应急预案》,落实全市120万吨煤炭储备能力,强化区域煤电机组兜底保障能力,确保电煤库存常态化维持15天以上水平。加强与上游天然气资源方的对接沟通,足量保障全市天然气供应,截至7月底,全市共落实保障天然气11.08亿方。强化排污权指标保障,截至8月18日,我市已给予575个项目排污权要素支撑。全力攻坚电力保供,实时监视和动态分析用电措施执行情况,全天候做好负荷管理,做优错峰生产,实行企业分级清单化管理和提前告知机制,落实落细需求侧响应方案和应急机动负荷。二是优化金融要素保障。推进“连续贷+灵活贷”两项机制,大力发展还款方式创新产品,截至7月末,全市无还本续贷余额1049.62万元,较年初新增278.32万元。加快助力“保就业保市场主体”融资增量扩面,截至7月末,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136.44亿元,同比增长36.62%。切实提升小微普惠覆盖面,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按季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2%提供激励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评价体系,为小微企业融资增信赋能。实施贷款延后还款行动,对因疫情受困的企业和个人设定低门槛的贷款宽限期,至8月22日,全市共为13121户中小微企业(含中小微企业主)和4014名个体工商户办理延期还本付息425.27亿元。三是提升人才要素支撑。开展企业用工调剂,完善重点缺工企业、拟裁员企业清单式管理,灵活开展余缺调剂。加强就业监测分析,做好重点企业日常监测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推进“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嘉兴青苗选培”计划和新时代嘉兴工匠遴选,打造“长三角”技能人才高地。完善新居民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积极推行随迁子女积分量化入学,全面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五)优化企业服务,推进便民利企改革。着力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深入推进便民利企“一件事”梳理集成和迭代升级,实施75项便民利企“一件事”集成改革,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域通办”“长三角区域通办”。积极推进承诺制度和容缺受理,按照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奖惩的原则,对负面清单以外的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度和“容缺受理”,避免办事企业来回跑、反复审,截止目前,全市实行承诺制事项数509个、容缺受理事项数247个。优化企业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企业服务直通车工作机制,创新推出服务企业“接洽日活动,架起精准为企服务的桥梁,今年以来,通过“企业服务直通车”和企业服务“接洽日”工作,累计办理企业问题诉求8277个。同时,会同经信部门研究“96871”“企业服务直通车”等全市涉企服务平台整合事宜。

(六)聚焦监管执法,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嘉兴市打造一流法治化环境助力营商环境最优市实施方案》,实施政务服务满意度提升、高质量法律制度供给等“六大”专项行动。深化数字法治改革,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多跨场景应用平台”,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市场主体法治获得感。出台《关于健全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减轻行政处罚执行机制的实施意见》,梳理不予处罚事项和减轻处罚事项清单,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结合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有序开展“信用中国”和“信用浙江”网站行政处罚信息的信用修复工作,依法规范受理和审核环节,全市累计完成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2531例,有效信用异议核实3个。规范涉审中介服务机构行为,根据《嘉兴市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通过精减中介事项、降低收费标准、优化服务流程等方式进一步加快涉审中介改革,推动解决涉审中介服务缺乏规范、效率不高、水平不齐、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健全由委托人、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政服务中心等组成的多元化评价机制,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出台考评办法,对中介机构实行量化评定;健全奖惩机制,建立“失信黑名单”和“守信红名单”,在“信用嘉兴”和行业主管部门网站予以公示,并依法实施奖惩。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市营商办)将聚焦营商环境提质攻坚,持续擦亮营商环境最优市“金名片”,力争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晾晒指标进入全省前列;“营商环境数字化工作推进指数”列全省前列;营商环境无感监测“标杆”指标数量持续保持全省前三;2022年度营商环境省评价排名力争进入全省前三;全市域营商环境水平保持全省前列。

(一)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每月报送分析工作进度,专班化推进、清单化落实,强化“周调度”和“月晾晒”机制,动态跟踪工作进度。通过奋战100天,解决一批堵点难点问题实现涉企奖补资金、减税降费、租金减免等各项惠企政策措施全部兑现到位,企业综合满意度达到96%以上,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全力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对标杭州、上海、深圳等省内外先进城市,持续开展最优化比对和整改提升,尤其是针对持续位列全省最后的“公路里程年底到达数同比增长率”“空气质量优良率”“省控断面三类及以上水质优良率”“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等指标,以及目前处于全省下游的执行合同、公办理破产等方面的其他指标,落实部门责任,按照“一指标一方案”分析提出整改举措,全力争先进位。

(三)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数字化改革。围绕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目标,谋划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任务举措。推进营商环境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全省“行政服务大厅线下营商环境无感监测”试点项目和“营商专区”建设,争取更多改革案例入选全省创新案例,推动一地创新、全省复制推广。

(四)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寓监管于服务意识,规避简单直接的执法和处罚方式方法,探索建立行政处罚事前提示、事中指导、事后回访机制,着重做好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形成更高满意度的法治体验。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经济形态给予一定的包容期,开展行政指导,实施柔性监管,引导和督促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结合年度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活动开展,联合相关部门,对涉审中介机构领域存在的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进行整治。

(五)全力升级企业精准服务机制。加快推进企业服务直通车、96871等各类企业服务平台整合进度。加大企业高频共性问题和重点个性问题的攻坚破难力度,务实解决一批企业问题诉求。开展“十佳”案例评选活动,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营造人人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浓厚氛围,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826

 

(联系人:经济改革处 朱君,联系电话:83681632)

对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349号提案的答复.doc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