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发改动态>县市动态

海宁市“三新”联动打造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

发布日期:2022-05-24 09:09 信息来源: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海宁市聚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攀高突破,以创新联动服务业发展的新机制、新业态、新平台,牵住了经济增长的牛鼻子,实现了服务业经济跨越式提升。2021年,该市成功入选国家两业融合发展区域试点,数字时尚创新发展区成功列入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获得嘉兴市服务业年度综合考核一等奖。2022年一季度,该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4.62亿元,增长4.8%,居嘉兴首位,全省前列。

一、探索新机制,全力保障服务发展

一是集结专班高效运行。研究出台《海宁市服务业攀高突破发展工作制度》,建立“1+12”服务业工作专班体系。“1”是建立1个市级专班,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常务副市长和一名政协副主席担任牵头领导,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实行“日通报、周计划、月监测、季总结、年考核”的推进机制,深挖服务业存量和增量。“12”是12个乡镇街道同步建立专班,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带头主抓服务业。2021年至今各级专班共开展业务培训10余次,走访服务企业1000余家(次),召开各类会议160余次,会商解决问题90余

二是立足产业联动推进。建立“一个部门领衔一个产业”联动培育机制,聚焦软件信息业、环保服务业、节能服务业等15个重点产业,明确15个市级部门各自领衔,充分发挥部门条线资源和信息优势,主动参与和指导产业项目推进,形成服务业项目招引、准入、建设、竣工、投产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合力形成服务业经济发展新动能。2022年市共6个项目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项目个数列全省第四、嘉兴第一共37个项目入选嘉兴服务业重点项目“百项千亿”工程投资计划,入选项目数、投资总额和年度计划投资连续第二年位列嘉兴第一。

三是组建战队精准招商。制定全市服务业招商线路图和行动方案,出台《服务业重点招引产业清单及典型企业案例汇编》,依据自身产业分析,筛选分析15个重点产业上下游目标企业224家,实现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精准靶向招商。在全市全产业招商团队之外,专门成立三支服务业驻外招商战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专人专责,加强与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的投资促进联动,定期召开服务业招商推介会,积极拓宽海宁招商“朋友圈”。2021年以来该市引进生产性服务业项目21个,新开工项目18个,新竣工项目10个,新引进亿元以上服务业备案项目18个

二、发展新业态,推动产业融通创新

一是深耕时尚产业全链条,实现“前端后端”协调发展。立足专业市场,全力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打造集培训、设计、研发、销售、展会、物流于一体的时尚全产业链发展。布局成立品牌风尚中心,现已集聚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项——“金顶奖”、“十佳设计师”获得者在内的2000多名原创设计师,组团企业参加意大利米兰时装周,基地每年实现设计服务收入超2亿元,设计成果转化值超30亿元。发力会展经济,打造皮革毛皮原辅料展和皮革裘皮时装展两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展会,举办国际毛皮产业高峰论坛,得到全球时尚界、权威时尚媒体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二是紧跟体验消费新趋势。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设“时尚潮城”电商产业基地,引进各类大型直播供应链企业、网红主播平台等300余家,网红平台主播1700余人,实现淘宝、抖音、快手等线上主要平台全系覆盖,2021年以来基地实现直播销售额165亿元。依托奥特莱斯、银泰等重点商圈,打造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消费应用场景和“首店经济”展窗,自2020年开始,共招引“首店经济”项目71个,其中“首店”47家,“首店型”总部企业24家。积极布局无人超市,建设智慧街区、智慧菜场,进一步做大消费市场,202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8.68亿元,增长7.1%,新能源汽车增长456.7%。

三是培育应用服务新主体,实现“上游下游”联动发展以产业园区为平台,结合企业发展痛点,串联起“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和鼓励企业参与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服务管理,连接起产业上下游及各相关方,构筑产业新场景浙江物产经编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供应链集成服务为导向,为经编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融货拆借、价格管理、厂库监管、智能改造等多种服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已累计服务经编企业超过1000家,为客户周转融资近80亿元,为中小企业授信超过4亿元,被评为浙江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

三、打造新平台,聚力提升有效载体

一是鹃湖科技创新园“加速推进”。依托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积极布局高端服务业,形成全市创新经济新高地,2021年园区实现营收13.2亿元,同比增长87.62%,成功获评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引进英国天祥(intertek)集团、TUV南德意志检测中心等全球检测认证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园中园。成功引进奕斯伟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打出芯片设计研发海宁品牌,目前研发基地签约在职员工680余人,83.5%从事技术研发工作,85%员工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高校和国外知名高校,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70%,2021年奕斯伟完成营收3.5亿元,实现税收2300万元。

二是杭海数字新城“融杭突破”。利用临杭区优势,以县域经济成本,省会城市配套,吸引和承接杭州数字经济溢出,利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数字技术为支撑,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型数字技术相互作用的数字贸易产业链,推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成立“物联网与数据技术创新研究院”,通过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战略,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场景推广、行业聚焦、人才吸引”的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全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第三极”。截至目前共集聚数字经济企业107家,相关经验做法成功入选《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一周年实践创新案例集》。

三是品质楼宇“量质齐升”。以城西CBD、高新区CBD和鹃湖区块为重点,谋划建设高品质楼宇,全力打造空中“聚宝盆”。加强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高品质生活型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靶向招商,推动产业生态链集聚,积极打造“总部型”“科技型”和“创新型”楼宇开创“智能、智引、智联、智通、智享、智育”的楼宇党建“六智模式”,不断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质量,擦亮楼宇经济高端化、品质化、生活化和创新化的金字招牌。2021年,该市嘉兴纳统楼宇税收贡献36.87亿元,居嘉兴第一,同比增长31.99%。截至目前共建有税收超千万楼宇34幢,亿元以上楼宇13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