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2021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服务业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聚焦增规模、优结构、强载体、抓项目、创品牌等核心工作,总体呈现“稳健恢复、稳步增长”的态势。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在同期高增长前提下,实现增加值2028.73亿元,同比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7.0%,列全省第4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2.1个和0.8个百分点,高于GDP 0.6个百分点。
一、服务业基本情况
1.服务业发展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8.9%。分行业看,列入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的主要行业中,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呈现两位数增长,分别达到22.1%、14.2%、13.6%和11.9%。分区域看,增速较快的地区为桐乡、海盐、嘉善,分别达到10.5%、10.4%、10.1%,海盐成为全市唯一一个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当地GDP增速的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较慢的地区分别为经开5.1%、秀洲7.0%、海宁8.0%、港区8.0%。
表1: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增速
行业 | 一季度 | 上半年 | 前三季度 | ||||||
总额 (亿元) | 增速(%) | 两年平均增速 (%) | 总额 (亿元) | 增速(%) | 两年平均 增速 (%) | 总额 (亿元) | 增速(%) | 两年平均 增速 (%) | |
全市服务业 | 668.62 | 17.5 | 9.8 | 1319.33 | 11.6 | 7.6 | 2028.73 | 8.9 | 7.0 |
批发零售业 | 131.19 | 24.6 | 2.9 | 294.04 | 17.1 | 7.9 | 457.57 | 14.2 |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3.68 | 27.8 | 7.2 | 77.08 | 16.7 | 8.0 | 122.69 | 11.9 | -- |
住宿餐饮业 | 17.25 | 34.1 | -3.0 | 34.75 | 20.0 | -0.1 | 59.58 | 22.1 | -- |
金融业 | 108.35 | 8.9 | 11.5 | 206.04 | 8.4 | 10.3 | 311.54 | 6.8 | -- |
房地产业 | 114.75 | 39.4 | 18.2 | 194.36 | 14.4 | 8.3 | 272.97 | 2.4 | -- |
营利性服务业 | 140.73 | 11.2 | 14.0 | 278.68 | 13.4 | 11.4 | 435.51 | 13.6 | --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120.26 | 5.1 | 7.3 | 229.23 | 1.5 | 2.1 | 361.17 | 1.5 | -- |
表2:前三季度各地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及排名
地区 | 一季度 | 上半年 | 前三季度 | ||||||
实绩 (亿元) | 增速(%) | 排名 | 实绩 (亿元) | 增速(%) | 排名 | 实绩 (亿元) | 增速(%) | 排名 | |
全市 | 668.62 | 17.5 | -- | 1319.33 | 11.6 | -- | 2028.73 | 8.9 | -- |
南湖 | 96.28 | 18.9 | 2 | 184.55 | 11.5 | 6 | 279.92 | 8.5 | 5 |
秀洲 | 62.01 | 18.2 | 5 | 123.70 | 11.5 | 6 | 186.47 | 7.0 | 8 |
嘉善 | 75.00 | 18.3 | 3 | 149.68 | 12.2 | 3 | 231.84 | 10.1 | 3 |
平湖 | 71.21 | 15.5 | 7 | 141.74 | 13.0 | 2 | 215.60 | 9.1 | 4 |
海盐 | 59.01 | 18.3 | 3 | 113.67 | 12.2 | 3 | 175.09 | 10.4 | 2 |
海宁 | 114.28 | 16.9 | 6 | 223.37 | 9.0 | 8 | 350.68 | 8.0 | 6 |
桐乡 | 131.26 | 19.6 | 1 | 263.18 | 13.4 | 1 | 404.26 | 10.5 | 1 |
经开 | 47.29 | 13.3 | 8 | 98.71 | 8.3 | 9 | 151.97 | 5.1 | 9 |
港区 | 10.89 | 11.1 | 9 | 23.44 | 12.2 | 3 | 35.53 | 8.0 | 6 |
2.质量效益积极向好。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税收493.75亿元、增长6.5%,占全市总税收的52.0%。其中,教育、物流业和科技服务业税收同比分别增长72.9%、45.0%和36.1%,成为服务业税收增速最快的三个行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57.48亿元,增长59.5%,两年平均增长9.0%,已恢复至疫情前同期增长水平。
3.重大项目推进持续深化。前三季度,全市231个服务业“百项千亿”项目完成投资253.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95.0%。生产性服务业“双进双产”精准发力,截至9月末,全市共引进项目94个、开工项目30个、竣工项目36个、达规项目43个,分别完成计划目标的134.3%、96.8%、128.6%、47.3%。三季度,总投资13.8亿元的平湖长三角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开工建设,总投资6.7亿元、规划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中国巨石科技中心顺利完工,打造凤凰湖高端总部经济集聚区。
4.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全市12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实现营业收入1322.1亿元,同比增长14.0%。嘉兴科技城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海宁数字时尚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海盐县秦山核电科技服务创新发展区等7个集聚区(园区)入选首批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入选数量列全省首位。
5.规上企业继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94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61.37亿元、增长34.6%,增速列全省第2位,增速较全省平均高5.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8.0%,远超2019年同期水平(9.6%)。其中,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9.49亿元,增长39.8%,高于全省平均11.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2位。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持续壮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624家规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6.94亿元、增速37.0%,占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85.7%。
6.楼宇经济发展动能强劲。前三季度,全市313幢纳统楼宇累计入驻企业35916家,同比增加7608家,共实现税收147.01亿元。截至9月末,全市税收超千万元楼宇162幢、超5000万元楼宇76幢、超亿元楼宇36幢,分别增加8幢、1幢和4幢。市本级街道(平台)182幢纳统楼宇中,税收超千万元楼宇90幢、超5000万元楼宇38幢、超亿元楼宇17幢。南湖区信德园、环球金融中心、经开区嘉兴国际金融广场商务金融大厦分别以7.20亿元、2.76亿元和2.41亿元位列全市商务楼宇税收前三位。
二、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表3:前三季度服务业各行业规(限)上企业营收及增速
指标 | 一季度 | 上半年 | 前三季度 | |||
实绩 (亿元) | 增速(%) | 实绩 (亿元) | 增速(%) | 实绩 (亿元) | 增速(%) | |
批发零售业 | 1094.59 | 71.4 | 2339.14 | 51.8 | 3578.81 | 42.1 |
其中:批发业 | 929.23 | 76.8 | 2001.77 | 57.2 | 3086.37 | 47.8 |
零售业 | 165.35 | 46.2 | 337.37 | 26.2 | 492.44 | 14.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61.06 | 65.0 | 101.84 | 50.5 | 167.25 | 38.2 |
住宿餐饮业 | 11.83 | 67.6 | 26.51 | 48.0 | 39.21 | 29.8 |
其中:住宿业 | 4.05 | 70.0 | 9.30 | 54.5 | 14.37 | 33.8 |
餐饮业 | 7.79 | 66.4 | 17.21 | 44.7 | 24.84 | 27.6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30.49 | 23.9 | 51.05 | 21.3 | 86.46 | 21.2 |
房地产业 | 15.55 | 23.4 | 25.66 | 4.1 | 41.24 | 36.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83.51 | 36.4 | 146.72 | 43.3 | 227.33 | 40.9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33.37 | 43.3 | 54.33 | 49.3 | 85.90 | 42.7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5.79 | 62.0 | 10.91 | 49.5 | 19.09 | 52.5 |
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33 | 42.8 | 2.36 | 30.3 | 3.85 | 24.2 |
教育 | 1.41 | 110.4 | 2.29 | 104.7 | 4.06 | 105.4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4.77 | 34.9 | 8.27 | 19.3 | 13.80 | 14.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3.01 | 5.1 | 6.97 | -18.1 | 12.41 | 11.8 |
1.批发零售业。前三季度,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57.57亿元、增长14.2%,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5.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增速17.6%、零售业增速8.6%。1-9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578.81亿元、同比增长42.1%,限额以上批发业增速47.8%,列全省第2位,限额以上零售业增速14.4%。1-9月,全市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1141.7亿元、增长10.0%。桐乡和海宁进入全省县(市、区)网络零售TOP15。
2.现代物流业。前三季度,全市物流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2.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208家规上物流企业实现营收167.25亿元、增速38.2%。1-9月,全市公路客货周转量同比增长14.2%;水路客货周转量同比增长4.3%。内河集装箱吞吐量为40.98万TEU、增长45.0%。嘉兴港实现海河联运吞吐量2195.62万吨、增长5.74%,完成海河联运集装箱32.48万标箱、增长48.9%。前三季度,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77772.4万件,同比增长35.6%;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40631.7万元,同比增长34.0%。
3.住宿餐饮业。前三季度,全市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9.58亿元、增速为22.1%,较上半年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增加值7.22亿元、增速为13.9%,餐饮业增加值52.36亿元、增速为23.3%。1-9月,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75.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8.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0%和46.1%。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速33.8%,星级饭店共接待游客129.94万人次、同比增长122.6%;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速27.6%,住宿餐饮行业发展逐步复苏。
4.金融服务业。前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发展势头有所减缓,增加值311.54亿元、增速6.8%,较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004.08亿元、同比增长20.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5.2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2位,在连续10个月全省第一后首次回落;存款余额12046.44亿元,比年初增加1303.83 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0.1%。保险收入同比增势放缓,保费收入160.88亿元,同比增长3.0%,低于去年同期3.23个百分点。
5.房地产业。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政策性变化较大,受“三线四档”背景下金融监管加强、信贷政策收紧及地方调控政策等影响,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明显回落态势。前三季度,全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72.97亿元、增速为2.4%,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下降37个、12个百分点。
6.信息服务业。前三季度,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稳定运行,68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46亿元、增长21.2%,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全市软件业务收入实现42.2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高于全省13.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7.0亿元,同比增长42.4%,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创建加速推进,今年全市已创建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72家,其中7家(3家还在公示阶段)列入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7.科技服务业。前三季度,全市规上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企业111家,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类4家、专业技术服务类94家、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类13家,覆盖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中介、推广应用的全产业链,共实现营业收入85.90亿元,同比增长42.7%,高于规上服务业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发展提质增效,全市现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0家,其中省级13家、市级17家,省级数量列全省第5位,实现了县(市、区)省级综合体全覆盖。
8.检验检测行业。前三季度,全市22家规上检验检测企业实现营收8.65亿元,增长42.8%,高于规上服务业平均增速8.2个百分点。截至9月末,全市已有CMA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183家,较上半年新增17家,其中秀洲、经开各4家,嘉善、平湖、桐乡各2家,南湖、海盐、海宁各1家。行业头部企业浙江方圆电气设备检测有限公司获评2020年度嘉兴市服务业领军型企业。
9.人力资源行业。前三季度,全市93家规上人力资源企业共实现营收191.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0%,高于规上服务业平均增速10.4个百分点。全市7家人力资源产业园共集聚机构324家、实现营收108.7亿元(占该行业总营收的86%)、税收1.2亿元。服务业领军型企业邦芒服务外包有限公司蝉联行业营收冠军,营业收入达到90.29亿元,占人力资源规上企业营收的47.2%,在推动就业创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助力小微企业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0.电信业务。前三季度,全市三家运营商电信业务总量合计达到57.70亿元,增长33.7%,增速连续三个季度领跑全省。移动、电信、联通分别实现电信业务总量34.49亿元、15.74亿元、7.47亿元,增速分别为35.0%、31.4%、32.6%,均列全省首位。
三、服务业发展面临主要困难
(一)服务业三大行业增长乏力
一是公路客货周转量降幅明显。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22.69亿元,增速11.9%,较一季度和半年度分别下降15.9和4.8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占物流业核算权重80%的“公路客货周转量”指标仅增长14.2%,由一季度的47.4%(全省第二位)跌至14.2%(全省第十位),降幅高达33.2个百分点。
二是非营利性服务业。前三季度,全市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61.17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7.8%;增速1.5%,列全省末位。主要原因:一方面,去年同期行政事业单位分三次预发了绩效考核奖金,人均3.9万元。但今年前三季度各地预发考核奖金谨慎、额度下降,其中市级部门预发绩效考核奖金人均2万元,较同期下降48.7%。同时,市第二医院等国家样本单位调整工资福利发放方式还有一定随意性,拉高了同期基数。另一方面,嘉善县因审计整改要求,需退回部分津补贴,但嘉善县采取“今年应发数扣除”的退出方式,导致今年津补贴总额与去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嘉善该指标增速-8.8%,列全市末位。
三是房地产业迅速下滑。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从一季度的39.4%下降至三季度的2.4%。对于增加值核算影响最大的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仅为-1.5%,列全省末位。分地区看,经开区(-72.8%)、港区(-55.9%)、南湖区(-28.9%)、秀洲区(-21.4%)、海宁市(-1.3%)等五地呈现负增长。主要原因:受上半年住宅市场需求旺盛,可售商品房存量见底,三季度新建商品房供应阶段性放缓,潜在供给受限,加之房地产金融监管持续强化、政策环境持续严峻,预计全年该指标还将继续处于低位。
(二)新旧动能转换后劲不足
一是投资结构仍需优化。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投资1439.96亿元、增速6.4%,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达到832.03亿元、占服务业投资的57.8%,物流、商务、信息、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占比仅为17.9%。全市有4个主体房地产投资占比超60%,分别为海宁市、嘉善县、桐乡市、经开区。二是项目达产进度慢于时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7个服务业“百项千亿”项目仍未开工,其中,总投资20亿元的西塘宋城演艺谷项目进度为0%,总投资3.05亿元的浙江正阳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商用直升机设计研发中心及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进度为1%,建设进度严重滞后。1-9月,生产性服务业“双进双产”达规项目43个,仅完成计划目标的47.3%,其中桐乡、经开、港区达规项目分别为3个、2个、1个,成为全市达规项目最少的三个地区。三是传统服务业占比偏高。目前全市服务业仍以批发业等传统行业为主,新业态、新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增加值看,1-9月全市批发业增加值为300.97亿元,约占服务业的15%;从营收看,1-9月全市批发业销售额3086.37亿元,占全部规(限)上企业营收的72.1%;从企业数看,服务业(限)上企业库中共有企业3053家,批发业企业1399家,占比达到45.8%。
(三)消费增长动力不足
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长期低位徘徊。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3.49亿元,增长11.2%,增速低于全省平均1.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8位,较上半年下降1个位次。限额以上社零总额451.19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低于全省平均4.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0位,较上半年下降3个位次,全市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速14.4%,列全省第10位。前三季度,我市社零增速分别低于金华、湖州1.8和2.4个百分点。二是住宿餐饮增速放缓。前三季度,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速27.6%,列全省第7位。受疫情反复,传统酒店业经营情况不佳,大中型商务会议、宴请等订单退订较多。以秀洲为例,截至8月,该区清池温泉酒店19个团队退订,预计损失120万元;希尔顿逸林酒店退订活动36档,预计损失262万元;佳源四季酒店退订团队会务31个,预计损失240万元。三是汽车市场下行明显。全球汽车芯片短缺问题正在造成持续负面影响,主要品牌汽车厂商减产,汽车市场供应乏力,对全市新车市场产生了较为不利影响。1-9月汽车类限上零售额189.95亿元,同比增长15.1%,较1-8月环比回落5.6个百分点。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咬定目标,着力聚焦指标提升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召开服务业发展专班指标分析工作推进会,落实服务业发展的主体责任。围绕年度目标指标的差距和短板,细化目标任务、倒排时间节点,用50天左右的时间,开展一场服务业发展的冲刺赛。建议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开展一次服务业冲刺全年红专项督查。二是凝聚部门合力。针对服务业呈现下降趋势的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非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等重点行业,安排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做一次全面排查,深入调研、分析原因,提出长、短期发展对策建议。三是做好统计监测。指导全市各地抓住服务业月度、年度统计时间节点,做好服务业主要行业应统尽统、新增企业上规和入库等工作。建议各地统计部门根据当地产业特点抓紧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如南湖区(科技信息服务业)、嘉善县(非营利性服务业)、经开区(房地产业)、海宁市(电商纳统)、桐乡市(专业市场纳统)等,切实夯实统计基础。
(二)多措并举,着力聚焦产业蝶变
一是加速推进项目达产。根据服务业“百项千亿”工程计划及生产性服务业“双进双产”完成情况,牵住项目这一“牛鼻子”,倒排工期,制定四季度项目攻坚行动计划,狠抓投资到位率、项目开竣工率和达产显效率。二是梯度强化企业培育。依托“上市100”专项行动、领军型企业、服务业十佳创新等行业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紧盯专业市场、商贸综合体、电商企业和新开业企业,积极促进服务业企业“小升规”“下转上”。三是积极探索发展新兴产业。开展服务业企业“专精特新”培育行动,围绕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化改革等机遇,推动软件信息、数字贸易、检验检测、人力资源、创意设计、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专业化领域做强。四是加强政策支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嘉兴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楼宇经济新三年扩容提质行动方案(2021-2023)》等文件。进一步发挥专项资金政策的激励性、引导性作用,形成政策合力,产生政策叠加和放大效应。
(三)激发活力,着力聚焦消费提振
一是持续深化“促进消费十件实事”。高标准落实省、市“促进消费十件实事”工作,从基础设施、实现路径、新业态培育等方面打实嘉兴基础。推动数字化在医疗、教育、养老、家政、健身、零售等消费领域的渗透应用,遴选一批消费升级典型案例。积极申报国家、省新型消费示范城市,持续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活动,加大对循环消费、绿色消费的支持力度。二是积极发展夜间经济。积极拓展消费的时间和空间,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精心培育夜游、夜宴、夜购、夜娱、夜市等休闲生活新业态,重点打造月河、西塘、乌镇等夜间经济集聚区,鼓励南湖景区、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海宁奥特莱斯等景区、街区不断丰富夜间消费场景,全面推动消费升级。三是打造多样化智慧商圈。推进商业设施更新、品牌焕新和业态创新,以南湖天地、嘉兴八佰伴、海宁南关厢等人气商圈为重点,鼓励并引导大型商超、大型专业市场、特色街区、高品质步行街等经营主体开发数字化智能营销系统,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服务业政策与规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