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2022年上半年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在嘉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服务业坚持疫情防控和行业增长并重,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全力推进政策赋能、惠企纾困、提振消费,聚焦平台提质、项目推进、企业培育,多措并举实现服务业逐步回暖。在多轮疫情叠加经济持续下行和上年同期高增长的影响下,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向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全市服务业基本情况
1.服务业发展呈现回暖复苏态势。今年以来,面临多轮疫情冲击,各地通过稳岗促产、发放消费券等“组合拳”,持续激活市场活力,推动服务业稳健发展。上半年,嘉兴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46.06亿元,继续稳步增长。其中,桐乡市、经开区增速达到2.3%,并列全市第1位。
上半年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数据
行 业 | 全市总量(亿元) | 全市增速(%) |
服务业 | 1346.06 | 1.0 |
批发零售业 | 302.93 | 2.3 |
其中:批发业 | 204.43 | 5.6 |
零售业 | 98.51 | -3.9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1.19 | -7.1 |
住宿餐饮业 | 32.91 | -8.4 |
其中:住宿业 | 4.48 | 0.0 |
餐饮业 | 28.43 | -9.6 |
金融业 | 245.59 | 7.6 |
房地产业 | 161.45 | -13.2 |
营利性服务业 | 295.07 | 8.3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230.77 | 0.7 |
上半年各地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数据
地区 | 一季度 | 上半年 | ||
增速(%) | 增速排名 | 增速(%) | 增速排名 | |
全市 | 2.5 | — | 1.0 | — |
南湖 | 1.9 | 6 | 1.3 | 4 |
秀洲 | -1.8 | 9 | -1.1 | 9 |
嘉善 | 1.9 | 6 | -0.9 | 7 |
平湖 | 2.8 | 4 | 0.4 | 6 |
海盐 | 3.5 | 2 | 2.2 | 3 |
海宁 | 4.8 | 1 | 0.8 | 5 |
桐乡 | 2.9 | 3 | 2.3 | 1 |
经开 | 2.4 | 5 | 2.3 | 1 |
港区 | 0.9 | 8 | -0.9 | 7 |
上半年服务业各行业发展情况
指标 | 上半年实绩 | 一季度实绩 | |||
增速(%) | 全省 位次 | 增速(%) | 全省 位次 | ||
批发零售业 | 限上批发销售额 | 21.3 | 3 | 25.3 | 4 |
限上零售销售额 | 1.8 | 11 | 2.7 | 10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公路客货运周转量 | -16.1 | 11 | -7.1 | 11 |
邮政业务总量 | 6.0 | 4 | 16.1 | 2 | |
住宿餐饮业 | 限上住宿业营业额 | -3.0 | 6 | 9.6 | 6 |
限上餐饮业营业额 | -8.9 | 10 | 2.8 | 9 | |
金融业 |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 12.0 | 10 | 11.6 | 9 |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 19.1 | 4 | 20.0 | 3 | |
保费收入 | 4.7 | 11 | 3.7 | 11 | |
房地产业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52.3 | 9 | -45.1 | 6 |
房地产业工资总额 | -0.6 | 8 | 0.1 | 11 | |
营利性服务业 | 电信业务总量 | 21.2 | 4 | 23.2 | 4 |
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 | 41.1 | 1 | 34.0 | 1 | |
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 | 12.5 | 6 | 22.3 | 7 | |
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 | 21.4 | 1 | 21.9 | 2 |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国家样本单位工资总额 | 4.4 | 9 | -5.3 | 11 |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应付职工薪酬 | 4.9 | 10 | 9.8 | 8 | |
财政工资福利支出(501科目+50501科目) | -3.2 | -- | -14.9 | 9 |
2.提振消费百日攻坚有序推进。及时成立提振消费百日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围绕月度、季度晾晒指标,细化部门分工、压实属地责任。6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列全省第3位;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3%,列全省第2位。“芦席汇”历史街区6月正式开街,月河智慧商圈成功获评省级示范智慧商圈。上半年,共投放消费券约3亿元,其中二季度投放消费券超1.5亿元,直接拉动消费超15亿元以上。新增飞逊电商、濮院轻纺城2个省级直播电商基地,“618”期间,全市省级直播电商基地交易额累计达7.11亿元。促进大宗商品消费,出台非标电动自行车置换补贴政策,截至6月底,共安排财政资金2.9亿元;落实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截至6月底,共审核通过7135辆车,累计减免5080.35万元。
3.服务业纾困帮扶成效初显。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类惠企纾困政策,按照“全面顶格、能出尽出、精准高效”的要求,全力推动惠企政策快享直达、应享尽享。上半年全市发改系统兑付约3亿元,其中市级发展与改革专项资金(服务业项目)已兑付资金2585.14万元,兑付率达到100.2%,列市级各专项资金第1位。开展服务业重点行业纾困帮扶走访工作,成立批零餐饮、旅游住宿、小微企业、专业市场等10个专项小组,建立问题限时回复制度,每月定期报送走访情况,加强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已走访企业530家,收集问题236个,化解问题195个。
4.服务业重大项目持续发力。全市26个服务业项目入选省级重大项目计划,数量列全省第1位。1-6月,187个服务业重点项目“百项千亿”工程投资156.7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6.3%。生产性服务业“双进双产”深入推进,引进、开工、竣工、达规项目数分别达到36个、21个、12个、25个。服务业“招大引强”有序开展,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3个,其中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7个。
5.服务业平台建设全力推进。大力建设“数字赋能、特色鲜明、业态高端、能级突出”的服务业重大平台,嘉兴现代物流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创新发展区等5个创新发展区入围第二批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目前全市已累计创建省级创新发展区12个,数量列全省第1位。上半年,全市310幢纳统商务楼宇税收131.48亿元,截至6月底,全市税收超千万元楼宇156幢、超5000万元楼宇64幢、超亿元楼宇26幢。
6.规上企业营收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市新增月度入库企业60家,列全省第4位,其中6月当月新增34家。高效推动大企业主辅分离,目前全市共创建20家创新企业研究院,桐昆、嘉化、青莲、天通、新凤鸣已成立独立法人研究院。上半年,1000家规上企业实现营收449.04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省平均(6.3%)1.6个百分点。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2.5%,较1-4月提升4.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11.2%)1.3个百分点;规上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速达到41.1%,其中互联网及软件技术增速达到102.5%,均列全省第1位。
二、服务业发展面临主要困难
(一)三类指标影响消费增长。一是零售指标。全市零售业权重最高的商品为汽车,占比高达42.4%,1-6月汽车类销售下降6.7%。调研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芯片紧缺,存在“有市无车”现象,热销品牌销售增速放缓,例如南湖区汽车类零售下降13.1%,海宁市汽车类零售下降12.8%;另一个是汽车类销售额增速最快的新能源车企,没有在本地设立销售公司,大多为直销模式,目前全市仅有蔚来和小鹏汽车设立了销售公司,特斯拉、理想、零跑、赛力斯问界等公司均没有在嘉兴设立销售公司,零售数据计算在外地,估计今年将损失10-15亿元的限上零售额。二是旅游指标。受上年同期红色旅游和上海、江苏两个主要客源地(游客占比约38.7%)仍未完全恢复跨省旅游影响,全市旅游市场尚未完全复苏。6月,全市一日游游客量448.12万人次,同比下降49.6%;过夜游游客量514.15万人次,同比下降10.9%。三是收入储蓄指标。疫情影响下,居民增收速度放缓降低居民消费意愿,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3.8%,列全省末位,居民生活性消费支出全省垫底。居民“预防性储蓄”新增量大,1-6月住户定期存款比年初新增870亿元。
(二)三个行业影响服务业排名。一是房地产市场回暖还需时日。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信心尚未恢复,土地出让方式仍为“限地价、竞配建”,企业预留利润空间较低,近期嘉兴市区土拍市场均由国企低价成交拿地,购房者预期不稳,多持观望态度。同时,去年成交量主要集中在上半年,造成同期基数较大,1-6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25.76万m2,同比下降52.3%,低于全省平均7.0个百分点,列全省第9位。二是交通运输行业呈下行趋势。1-6月,全市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下降16.1%,较一季度下跌9.0个百分点,继续列全省末位。其中,4月波动最大,高速公路货车收费额同比下降37.9%,列全省第11位;国省道货车当量同比下降22.2%,列全省第8位,嘉善枫南、平湖金丝娘桥观测站货车流量、当量增速均下降90%以上。三是保费收入增长乏力。上半年,全市保费收入增速4.7%,列全省第11位。影响保费收入增速主要两个指标:一是万能险数据暂未统计在本地。我市增速最快的万能险(同比增速27.3%,列全省第一位),由于保险公司内部结算规定,数据只能统计在保险公司总部。二是个人寿险增速放缓。人寿保险面对面展业受限和居民预计收入下降,上半年个人寿险下降1.5%,较去年同期下降6.7个百分点。
(三)其他营利性服务业韧性不足。一是新增纳统单位数量少。上半年,根据核算口径,全市仅有海盐新增1家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海盐县的嘉兴聚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严重影响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稳增长的基础。二是部分企业填报数据失误。今年以来,人力资源行业采用净服务收入核算,个别企业去年未正确按照“净服务收入法”填报营业收入,导致今年同期基数非常高,拉低整个行业增速。三是齐抓共管的力度还需要加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是服务业中最庞杂的一类,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行业、建筑设计行业、检验检测行业、专业市场等,分别由人社、建设、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牵头负责。每个行业主管部门还需加强惠企走访,及时解决问题困难,助力企业稳定增长。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消费扩容提质,全面激发市场潜力。一是守土有责确保颗粒归仓。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全面排摸市内名特优产品生产企业电商、直销等新渠道销售情况,按月排定电商零售店铺上规纳统时间表。科学推动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成立高成长性的独立法人销售公司,并及时上规纳统。密切关注企业经营数据,瞄准特斯拉、昊超、火星人、哪吒汽车等重点单位,确保企业销售数据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二是短刺激和长政策有机结合。持续开展美好生活消费季和暑期系列活动,加大促销活动宣传力度,调整汽车、百货等高权重商品的消费券发放方式,延长消费券核销时间,争取短期内再掀起一轮消费高潮。及时研究出台商贸总部政策,大力培育招引商贸零售企业总部,重视社区团购和生鲜电商两个新增长极,大力招引叮咚买菜、美团优选等社区团购头部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丰富汽车商品销售场所,推动汽车品牌进商圈,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三是供需两端发力加快消费升级。聚焦本地名特优产品,鼓励嘉兴传统的家具、家装、箱包生产企业,研发投放更加智能化、绿色化产品。聚焦首店经济,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吸引品牌首店、旗舰店、创新概念店落户,丰富我市高品质消费市场供给。聚焦稳定居民收入,竭尽全力推动市场主体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居民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提升低收入人群转移性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四是落实疗休养制度,鼓励错锋休假。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各级各部门积极创新,灵活安排职工疗休养,上下联动加快职工疗休养“应享尽享”。推出一批“浙江人游嘉兴”经典疗休养线路,带动市内旅游消费回暖。加快职工疗休养进度,确保9月底前全市90%的职工完成疗休养。
(二)抓数据攻坚克难,加快补齐短板指标。一是推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推动房地产“20条保稳措施”高效落地,指导各地因城施策,制定针对性政策,如推出针对医疗教育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购房补贴。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房价地价联动机制,优化土地竞拍规则,提振市场信心。二是加速交通运输业恢复发展。加强交通流量监测异常数据分析,继续实施周通报机制和异常预警机制。确保本地生产企业复工达产、提产,加速物流周转频率。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明确规上企业网格员负责对重点企业、重点数据的评估审核。做好涉企服务,对上下浮动超过30%的运输企业开展专项核查,做好数据异动分析。引导道路货运规上企业整合兼并中小散企业,联合公安部门核查规上企业道路运输许可证办理情况,确保应统尽统。三是实现保费收入争先晋位。积极对接上级公司,推动保费属地化,争取将万能险业务量留在当地,努力争取平台业务落地。引导保险公司适当调整产品结构,拓宽保险运用领域,降低对于车险依赖度,多开发符合市民熟悉的保险产品,力争到年底保费增速达到省内中游水平。
(三)抓大企业好项目,推动行业迭代升级。一是继续关注重点企业。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加快走访,针对南湖区宏正设计、海盐县中核核电运行管理公司、经开区五星市场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确保三季度企业实现数据回升,达到各地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的平均增速,力争拉动行业稳定增长。二是加强大好高项目招引。嘉善、平湖、海盐、海宁等虹桥南向拓展地区,重点关注上海地区溢出的金融、企业咨询、人力资源、网络信息平台公司等行业企业,用超常规的方法,对接走访客商,并积极引导上规,三季度确保各地每月至少1家新增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单位入库。三是恢复一批高增长企业。下半年,市场管理公司、人力资源企业、维修保洁企业、景区旅游等行业逐渐进入恢复发展期间,要因势利导,加大扶持力度,建议政府、国资公司后勤服务优先允许这类企业承接。四是加强统计指导。加大统计业务培训,特别关注统计口径与上年有变化的行业企业,确保逐家上门对接服务,按月核实统计报表。建立重点行业预报数据和入库纳统部门联审制度,实现全行业的可持续增长。
(服务业政策与规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