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聚力“攀高、逐新、融合”三大举措 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近年来,平湖市凭借临港优势,大力发展临港新材料、临港汽车两大主导产业,产业规模快速扩大,2023年两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792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5.9%,对工业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一)临港新材料产业聚力攀“高”
临港化工延链行动位列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之首,临港新材料也是平湖市正大力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我们坚持“链式”思维,聚焦“两链一板块”(碳三产业链、PTA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板块),持续加快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临港新材料产业“四高”特点越发鲜明。一是产出效益贡献度高。截至2023年底,新材料产业共有规上企业36家,实现产值502.2亿元、税收18.3亿元,不到全市规上企业数量的5%,却贡献了全市30%的产值和14%的税收。即使是在2023年化工产品价格波动下行的背景下,行业企业依靠产品迭代和工艺升级,仍然实现了13.8%的增加值增速,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达51.1%。二是产业链布局集聚度高。平湖“两链一板块”集聚了全市三分之二的化工企业和95%以上的产值,并且以碳三和PTA产业链为基础,形成了平湖石化、浙江卫星能源、独山能源等一批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同时,围绕完善新材料产业体系,目前在建和谋划建设的化工新材料重点项目25个,计划总投资超280亿元,达产后预计每年可新增产值700亿元。三是高质量外资显示度高。平湖依靠高质量外资的引入,实现了从传统大化工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工的布局跃升。目前德国凯密特尔、瑞士科莱恩、日本艾迪科、彩皇等8家企业均已投产,湛新、美凯威奇、瑞士西卡等5家企业项目正抓紧建设中。投产和在建的企业中,有世界500强企业3家、行业龙头10家。四是“专精特新”辨识度高。大力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在新材料产业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占规上新材料企业的58.3%。
(二)临港汽车产业聚力逐“新”
汽车产业已成为平湖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年产值超400亿元,接近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平湖是全国第14个国字号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荣获全国优秀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称号,入选省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协同区,已初步构建起“整台汽车平湖产”的完整产业生态。截至2023年底,汽车产业拥有规上企业95家,其中全球汽配百强企业13家、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企业37家;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89亿元,产业规模居嘉兴前列。在临港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平湖逐步实现化“零”为“整”(从汽车零部件到整车生产)、向“新”而行(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三个地”的定位更加清晰。一是打造高端零部件企业的“集聚地”。平湖拥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300家,其中汽车一级供应商31家、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在平湖设有企业的有13家,包括瑞士欧拓、英国吉凯恩、美国天纳克、德国蒂森克虏伯等;每年全市可关联汽车产能500万台以上。二是打造新能源汽车生态圈的“新高地”。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值超200亿元。长城汽车平湖工厂拥有年产5万台新能源整车的生产能力,是好猫车型的生产基地之一。同时,平湖在电驱动领域优势明显,现有三电系统总成企业7家,年电驱动产量达到120万台,是全国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产量最大的县市区之一,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预计到2025年,我市年产能将达到350万台。尼得科在平量产的“E-Axle”,是全球首款实现电驱、电控、减速器“三合一”的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锋源氢能的氢燃料电池是国内首款被成功应用于量产乘用轿车的产品。三是打造产业链优质项目落户的“首选地”。2023年全市共有汽车及零部件相关的制造业在建项目74个,总投资100.5亿元。其中总投资25亿元的日本电产汽车马达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旗舰工厂项目,是尼得科集团在华单次投资最大项目,建成后年产能可达100万台以上。同时,图达通、希润科技、英业特等一批项目签约落户,产品门类不断拓展,如希润科技填补了我市在整车喷涂和涂胶自动装备方面的空白,图达通为平湖打造以雷达为核心的车载智能感知产业提供了支撑。
(三)海河联运聚力“融合”
平湖市在深水良港和高等级航道的双加持下,发展海河联运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我市坚持高位谋划、系统推进,提出建设“接沪、融嘉、沿海、连示范区”四大通道,建成“海河联运”、“公铁联运”两大枢纽,加快推进十大标志性工程的交通强市“4210”总体目标,系统构筑集疏运体系,到2027年基本建成绿色现代、保障有力、运行高效、海河一体的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主干港。一是坚持顶层设计引领。高起点编制实施《独山港区集疏运体系规划》,对集疏运体系的功能、布局、结构和发展模式等进行系统性研究,为独山港区打造海河联运枢纽主干港提供规划指引、夯实基础支撑。二是坚持重大项目支撑。全速推进沿海及内河航道建设,外海鱼腥脑航道工程正式通航,成功打通杭州湾海上“断头路”,成为嘉兴港连接宁波舟山港最便捷的海上通道;浙北海河联运64标箱集装箱船舶航线开通;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工程平湖段取得节点性突破,10座碍航桥梁全部完成拆除,平湖内河基本具备三层96标箱集装箱船舶通达嘉兴港的条件。加快独山港区沿海港口码头及内河港池项目建设,总投资58.6亿元的独山海河联运示范工程(包括A5/6、B21/22、B25/26六个五万吨级泊位和独山Ⅱ号港池21个海河联运内河泊位)全面开工。三是加快路网结构优化。积极谋划推进疏港大通道建设,稳步推进G228、S206等沿海疏港主通道建设,做深做细东部高速联络线方案研究。同时,规划层面将独山港进港铁路纳入集疏运体系规划,沪乍杭铁路客货线计划2025年12月开工。四是优化港航服务供给。大力引育航运企业落户,目前拥有航运企业17家,集装箱船舶104艘,其中48标箱船舶11艘,64标箱船舶10艘,96标箱船舶1艘,另有6艘64标箱及以上船舶在建。积极开展港口智慧化改造,实现海河联运全要素协同和智慧化服务,最终实现物流“一单制”、服务“门到门”。